不入楼市,投资者何去何从?


在2009年,房价经历了洪水猛兽般的一路飙升,房价一夜之间上涨千元、“日光盘”、“一房难求”,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直看得我等购房者心惊肉跳。到了2010年上半年,房价仍持续攀升,热度不减,一派繁荣景象,正当各路开发商和投机炒房客为高高在上的房价而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之时,一纸政令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但是重典调控之下,房价依然坚挺,甚至不少地方出现调控一次价格上扬一次的怪现象。

高房价为何如此顽固,居高不下?难道真是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先来看一则报道,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今年7月份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随后,虽然国家电网表示并未发布此数据,这个调查结果缺乏权威性,但在民众中依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5月和8月央视财经频道接连进行了两期“空置房 ”的调查报道,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热点楼盘的空置率高达40%,地段偏远,交通和商业配套不成熟的地方成为“空置房”密集区。

从这些报道中不难看出,我国许多城市住房空置率颇高,显然那些空置的房子为炒房客所有,而那些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们只能望着高高在上的房价摇头叹息,因为他们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昔日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子,如今成了奢侈品,想在一所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谈何容易?动辄上百万的房子,让多少买房人倾其所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正是因为炒房利润颇丰,引得多少炒房客趋之若鹜。

众多的炒房客之中又以精明的温州炒房团为代表,他们以家族为单位,集结大量资金席卷全国,所到之处房价无不上涨,于是引来了公众对以温州人为主的炒房客的一场口诛笔伐。

站在炒房客的角度来看,炒房本身和炒股一样,钱来得很快也很容易,而且楼市还比股市少了不少风险,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房子作为不动产,作为财富的象征,受到世人疯狂地追逐,于是炒房成为了近几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开发商和炒房客都借助这个大好时机,赚的盆满钵满,荷包鼓鼓,房价被越炒越高,炒得人心惶惶。

近来,CPI不断创下新高,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如何让手中资本保值就成为有钱大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在股市不稳定、炒黄金收益不高、投资实业来钱太慢的情况下,投资楼市无疑是让资本保值、抵抗通货膨胀的不二选择。 于是游走在民间的热钱在苦无出路的情况下,一窝蜂地涌入房地产市场,楼市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将巨额游资吸入其中。

“民间资本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时,都不约而同地涌向了楼市”,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直言。“现在很多工业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只有4%-6%,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盈利空间却非常大”,业内人士如是说。的确,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时候,大量闲散的游资进入楼市,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在我国城市中,住房多为商品房,房子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动辄上百万的房价已经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地步。因为价格高昂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要用父辈甚至祖辈的财产来换取一处蜗居,还要背上一身债务,每月为月供发愁,不仅透支了自己的未来,也透支了长辈幸福的晚年。

房子具有商品属性,是商品的一种,当然可以用来投资炒作,这其中需要政策来调控,在保障大部分人有房可住的情况下,让那些有钱人去炒天价房,相信没人有意见,只是不能把所有的房子都拿来炒,那只会让财富往更少数的人手里集中,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随之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给楼市降温,光靠政策打压是不够的,一刀切的做法在打击投资客的同时,也让普通购房者雪上加霜。如何实现楼市软着陆,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怎样引导游资从房产泡沫中退出,如果退出楼市,中国民间资本的出路又在何方?规范市场秩序,为民间资本创造更有利的投资环境,这些都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提醒那些投资客,不要紧盯楼市这块现在已经不是太肥的“肥肉”,应当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选择更广阔的领域开拓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