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职业精神”


  我们经常花大力气教育孩子,指导学生,告诫下属,引导民众,一定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要做什么像什么?可是,各行各业的成年人做到了吗?回答却是否定的。

  可见,在中国社会不仅有信仰危机、诚信危机,还有职业精神危机!缺乏职业精神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的通病之一。这种病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社会上流行的不是敬业,许多人喜欢反串;追求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而是以出位越位为荣。记得有一则手机短信是这样说的: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官员招商引资,大搞建设,越来越像地产商;地产商周旋官场,关注形势,越来越像官员……说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因为受利益的驱使,许许多多的人放弃了本来的职业立场和职业精神,而做什么不像什么。如果要问我们许多人的职业精神哪里去了?我想是被“利益”之魔鬼吞噬了,真可谓是“鬼迷心窍”了!

  职业精神缺失的危害是严重的。首先,因为人们不能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的工作,造成社会运营效率降低。其次,由于强势群体对各类资源的无情抢占,造成一般民众对人生和职业未来的强烈焦虑。第三,职业精神缺失还造成社会道德风尚日益堕落,好人得不到好报。

  什么是职业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职业伦理和基于伦理之上的职业表现。社会秩序依赖于社会分工的有序,而社会分工又依赖于每个行业的人按照这个行业的职业规范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各行其职。

  聪明的读者,关于改变目前职业精神缺失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