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节能减排死任务岂能让民生来承担


近日,河南林州市市民反映,自1月5日起林州停止集体供暖,截至11日该市已停暖5天之久,停暖面积达20万平方米。据称,林州市这次停暖与关停优创电厂直接相关。停暖前,该市主要领导召开了通气会,有领导指示,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要求,关闭优创电厂是死任务,不能因为供暖而耽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固然十分重要,但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的节能减排值得质疑。我国承诺2020年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持久战、攻坚战,不是闪电战。因此,“临时抱佛脚”式的节能减排没有意义,突击式、跃进式的节能减排只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事实上,这并非是孤例。从2010年9月开始,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依靠手中的权力开始对钢企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以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平县搞的全民“无差别限电”,搞成了“大运动”,搞得民怨沸腾。
  应该承认,在部分地方政府出现行政突击减排问题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9月15日曾下发紧急通知,强调节能减排不能靠短期的“突击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不能简单拉闸限电,更不能停限居民生活用电、采暖和公共设施用电。而林州市的这个措施显然就是倒行逆施,不顾民生的官员拍脑袋行为。
  不管是为减排而停止供暖,还是为减排而拉闸限电,说到底还是体制出了问题,虽然这些措施表面上实现了政府的节能目标,但就根本而言,只是为了实现地方官员的意志,根本没有依据现实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实际上,这些地方官员如此兴师动众,以达到减排目标而不顾百姓的日常生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在包括“一票否决”制等严格问责的压力下,个别地方政府官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终也就成为了官员意志的行动,原本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目的的拉闸限电成了“一刀切”,庄严承诺也就成了数字游戏。因此,从根子上说,这种节能减排只不过是地方政府在玩数字游戏,而百姓就是他们手中的棋子。换言之,民众没有决定地方经济发展、官员升迁的权限,根本无法对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产生任何限制。相反,如果改变这种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官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肯定很高,而不至于搞这种短期性、突击式、跃进式的减排。
  其实,从我国结构性转型的最终目标来看,当前的节能减排本身就是一个节能指标,而不是一个刚性的政治目标。节能减排指标是政府协商的结果,既然承诺就应当力争完成,如果最终不能完成也只能说明地方政府对自己的现实状况评估不足或者对目标的分解出现问题,而不能把这种后果让民生来承担。所以说,要实现减排目标,除了中央决心与全面布局,更需要解决地方干部的发展理念问题,解决考核与监督的路径困境。
  刊于2011年1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