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王一道出去吃饭,结束时,有人说:“你知道吗?某某好崇拜你啊。”她是对着我们说的,但主要对着老王,我注意到老王同志将身体轻微地侧了一下,让那人完全对着我,然后她才发问:“你是说崇拜谁啊?”看到没?我们老王就是这么谦虚,就是这么地肯抬举我,可是这一次,人家说的那某某,崇拜的就是她。
某某崇拜的是这么一件事,有次她掉了几个馒头在地上,看了一下,说算了,虽然遗憾也不想捡起来。老王就捡了起来,看并不脏,就说我带回去吃吧,
事情很小,但我也觉得我们家老王透着伟大,让我汗颜,更让那些动辄一顿三五千,剩下一多半的公款消费者们汗颜,我决定把这件事写到微博里,倡导低碳、节约的社会风气嘛。
微博发出来之后,果然很多人对老王表示景仰之情,而我们老王就是老王,她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倒是,——我觉得啊——用鼻子哼了一下,发了条微博说:把常识当新闻真让人无语。
毫无疑问,这指的就本人了。我怎么就是把常识当新闻了呢?我当然知道掉地上的馒头只要表面不太脏,蒸一蒸就能吃了,只是,这年头,在人来人往的食堂大厅里,当着众目睽睽,蹲下去把地上的馒头捡起来,带走,我觉得是要有点小勇气的,毕竟,大家都不这样做了嘛。
老王说,不是在食堂,是在门口的草地上,她跟那人正边走边说话,那人手里的馒头掉了。
注意,是馒头,而不是包子,如果是包子,她就不要了,因为她不喜欢包子,尤其不喜欢肉包子。而且那人掉的,是杂面馒头,很小巧,看上去特别可爱。另外,那些馒头不是落在泥地上,而是落在草地上,一点儿也不脏,如果脏兮兮的,她也不拾了;再有,当时大门口也没什么人,如果是在食堂大厅,她肯定就算了。
经老王这么一还原,我也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换我在当时,也会捡起来。我所以觉得这事儿了不起,是我在脑海里构造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一种场景,将寻常变得伟大,我非要这样想而不那样想的原因是,我希望有这么一种伟大。那些以同样的热情传播这件事的网友,他们都有着与我同样的愿望。
由此想到网络世界里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让我们惊诧的、激动地、愤怒的事件里,又有多少根据自己的愿望而进行的误读呢。这里冒着犯众怒的危险说说“我爸是李刚”这件事。第一时间里,我听说有个官二代,酒后开车轧死了一个女大学生,还扬言“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我也义愤填膺,觉得这些官二代猖狂得近乎疯狂,后来又听说李刚的老丈人是省里的大官,又听说他们家有五套房子,靠,整一个腐败无耻的活典型啊。
后来才听说“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确实有,“有本事你们告去”则是别人编出来的,大官啊房子啊什么的,也统统子虚乌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依然认同李刚的儿子酒后驾驶轧死女生罪不可赦,但“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仅仅是嚣张吗?是否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面对愤怒的人群,他也怕人家揍他吧。
当然,这种本能背后,还是对他爹权力的依赖,但却不完全是嚣张。有熟人过,曾因为什么原因进了看守所,他对警察说:“我是教授,你们要保护我。”这说法同样经不起推敲,你教授有什么了不起啊?但在极端恐惧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抓住某样貌似能保护自己的东西,不管这东西是否正当。
如果能够还原到最初的情境,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好理解一点。比如说,前一阵子很多媒体都爆出一条消息,范冰冰称做小三的女孩子很“伟大”。因为我一向粉赵薇,不可避免的,对于范冰冰,就不是很感冒,看她说出这么离经叛道的话,第一反应几乎是正中下怀。但我有着超级强大的八卦之心,不由自主地想去探个究竟,找来那篇访谈的原文,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范冰冰是这么说的:“我做不了小三,我觉得做小三的女孩子很伟大,为了一份感情,要怎么着怎么着”。
如果说范冰冰这几句话里体现了什么,窃以为是世故,她其实就想标榜自己肯定不会做小三,但为了不显得是标榜,她有点调侃地说,做小三的女孩子真伟大。那感觉,就像我说,我肯定不会做小偷,我觉得做小偷的人真伟大啊,冒着寒风,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作业,真不易啊真不易!大家听我这么说,肯定不会以为我真的很敬佩小偷吧。
对历史人物的误读,同样也是无法还原当时的情境。除了资料匮乏,还有人心的惯性,那些被我们诅咒了几百年的人物,他当时那样说,是否有不得不那样说的合理性?他那样做,是否因为在当时的情境下,他那样做,能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即便隔着时光来看,我们确定他那样说那样做都是错的,但是,他的错误,是否像我们以为的那么不可思议或罪大恶极,若有些属于人性的软弱,是每个正常人都会犯的错误——注意,仍然是错误,却不是只有变态狂才会犯——对于我们自己,是否也有可以自警之处?
有句话叫:只发生一次的事,等于没发生过。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是不再发生,就已过去,对于现实眼下不会有任何影响,当它没发生过也可以。同理,只出现过一次的人,等于不存在。因为他们本来就非我类,无可参照,一旦他们消失,就失去了意义。然而,在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会再发生。所有的人都会重新出现,将情境还原,就会发现,历朝历代的人,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这些年,写了不少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要做的核心之事,也就是还原当时的情境,推心置腹,设身处地,使得那些人,能从史书的卷轶中立起来,从单薄的制片人,变得像我们一样丰富敏感,成为我们打量琢磨自身的生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