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近年存款准备金率变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11月19日傍晚六点半,央行再次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目录

概念介绍
  1. 简介
  2. 增长
  3. 制度
  4. 发展
与利率的关系
上调背景
  1. 原因
  2. 变化
  3. 出现问题
历次调整
  1. 调整介绍
  2. 股市表现
上调目的
  1. 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2.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经济影响
  1. 存款准备金概述
  2. 与银行的关系
  3.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4. 2006年以来的存款准备金
  5. 抑制投资购房
下调背景
  1. 下调举措
  2. 政策转向
再次上调
  1. 调整介绍
  2. 或与贷款有关
  3. 无碍流动性
  4. 资金情况
  5. 措施看法
展开
 

简介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R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 ,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增长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1]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制度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与利率的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编辑本段上调背景

原因

  1、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上调准备金率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
 
  2、因为现在美国信贷危机,上调准备金率可以保证金融系统的支付能力,增加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

变化

  2007年7月19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创下了33个月来的新高。一些银行当天即预测,紧缩政策已近在眼前。
 
  我国货币供应量多、贷款增长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利率走低。这一“多”、一“快”、一“高”、一“低”,表明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比较突出。

出现问题

  始自2003年下半年的这一轮宏观调控,一直试图用“点刹”的办法让经济减速,而今看来,这列快车的“刹车”效率似乎有问题。11.9%的增速,偏离8%的预期目标近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软着陆,反而有一发难收之势。
 

编辑本段历次调整

调整介绍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原因
 
  38 11年01月20日 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37 10年12月20日 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36 10年12月10日 18.00% 18.50% 0.5% 抑制通胀
 
  35 10年11月29日 17.50% 18.00% 0.5% 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
 
  34 10年11月16日 17.00% 17.50% 0.5% 存款类金融机构
 
  33 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 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32 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 13.50% 不调整(中小金融机构)
 
  31 10年1月18日 15.5% 16% 0.5% 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 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0 08年12月22日 16% 15.5% 0.5%(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14% 13.5% 0.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29 08年12月5日 17% 16% 1%(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 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16% 14%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 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28 08年10月15日 16.5% 17% 0.5%
 
  27 08年09月25日 17.5% 16.5% 1%
 
  16.5% 14.5% 2%(限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17.5% 17.5% -(工、农、中、建、交、邮行暂不调整)
 
  26 08年06月25日 17% 17.5% 1%
  

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19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6 07年06月5日 11% 11.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7 03年09月21日 6% 7% 1%
 
  6 99年11月21日 8% 6% -2%
 
  5 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88年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 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股市表现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公布第二交易日上证指数表现 公布第二交易日深成指表现
 
  开盘 收盘 涨跌点数 涨跌幅% 开盘 收盘 涨跌点数 涨跌幅%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3572..55 3557.75 -25.28 -0.71 12978.98 13104.95 190.19 +1.47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3559.54 3629.62 3.43 +0.09 12889.76 13427.29 329.04 2.51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4716.98 4761.69 43.95 +0.93 16201.54 15486.87 -692.85 -4.28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5233.18 5201.18 -33.08 -0.63 17213.76 17199.01 45.11 0.26
 
  20 07年11月26 13% 13.5% 0.5% 5102.53 4958.85 -73.28 -1.46 16504.13 16057.19 -160.32 -0.99
 
  19 07年10月25 12.5% 13% 0.5% 5794.22 5562.39 -280.72 -4.80 18659.31 18175.31 -586.59 -3.13
 
  18 07年09月25 12% 12.5% 0.5% 5500.27 5425.88 59.13 -1.08 18450.46 18346.45 -72.03 -0.39
 
  17 07年08月15 11.5% 12% 0.5% 4875.51 4869.88 -2.91 -0.06 16438.68 16322.52 -29.38 -0.18
 
  16 2007年7月31日 11.50% 12.00% 0.50% 4432.27 4471.03 30.26 0.68 15051.55 15199.56 138.70 0.68
 
  15 2007年5月21日 11.00% 11.50% 0.50% 3902.35 4072.23 169.88 1.04 11693.85 12269.20 575.35 1.40
 
  14 2007年4月29日 10.50% 11.00% 0.50% 3784.27 3841.27 81.41 2.16 10719.31 10865.88 177.33 1.66
 
  13 2007年4月16日 10.00% 10.50% 0.50% 3611.63 3611.87 15.43 0.43 10301.09 10289.00 -12.09 -0.39
 
  12 2007年2月25日 9.50% 10.00% 0.50% 2999.09 3040.6 42.13 1.40 8582.47 8588.69 6.22 0.19
 
  11 2007年1月15日 9.00% 9.50% 0.50% 2818.66 2821.02 26.32 0.94 7696.24 8002.89 306.65 4.80
 
  10 2006年11月15日 8.50% 9.00% 0.50% 1930.93 1941.55 18.61 0.97 4952.15 4945.62 -6.53 -0.17
 
  9 2006年8月15日 8.00% 8.50% 0.50% 1596.06 1616.41 20.75 1.30 3919.15 3972.71 53.56 1.55
 
  8 2006年7月5日 7.50% 8.00% 0.50% 1715.28 1741.47 22.91 1.33 4287.70 4348.45 60.75 1.33
 
  7 2004年4月25日 7.00% 7.50% 0.50% 1633.27 1635.50 2.23 0.14 3770.57 3770.25 -0.32 -0.33
 
  6 2003年9月21日 6.00% 7.00% 1% 1932.90 1381.44 -9.93 -0.71 3098.41 3075.78 -22.63 -0.64
 
  5 1999年11月21日 8.00% 6.00% -2% 1468.22 1464.59 -3.88 -0.26 3658.28 3676.59 18.31 0.45
 
  4 1998年3月21日 13.00% 8.00% -5% 1186.56 1179.86 -7.64 -0.64 3940.15 3926.75 -13.4 -0.84
 
  3 1988年9月 12.00% 13.00% 1% - - - - - - - -
 
  2 87年 10.00% 12.00% 2% - - - - - - - -
 
  1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编辑本段上调目的

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加息属于意料之中,但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大货币工具同时使用,这在本轮调控中还是第一次。”经济学家王小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意图在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
 
  200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呈现出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而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7%,3月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存在一定通胀压力。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汤敏说,此次央行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是这几年来较大的动作,此举表明政府不愿让经济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
  

20076

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汤敏说,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央行出台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问题,也能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中国股市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上证综合指数屡次创新高,百姓买股票、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央行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前3个月投资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是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1.7倍。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导致银行排队现象进一步加剧。
 
  不过,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而国内股市的火热,“赚钱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伴随着基准利率的调整,相关房贷利率也会上调,这将适当加大购房者的压力。不过,从五年以上贷款仅上调0.09个百分点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上调0.09个百分点的幅度来看,购房者“负担”不会太大。而各家商业银行还会有相应优惠措施,更缓解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
 

编辑本段经济影响

存款准备金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与银行的关系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 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
  

2007

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 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的存款准备金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抑制投资购房

  2010年10月11日,央行已将六家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7.5%,时间为2个月,此次是自5月份以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利率也从年初的15.5%提升至17%,离历史高位17.5%仅差0.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事情,与普通居民关系不大;但这次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今房地产二次调控正在进行中,伴随着首付款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可放贷金额的减少,也意味着银行房贷的进一步收紧。
 
  2010年12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18.5%历史高位。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亦是最近30天内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度密集属罕有。[2]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进一步抑制投资性购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7月份扩大了0.2%,而市预计9月份CPI还会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剧,“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在目前CPI增速过快的同时,全民投资意愿将会有所加强,而此产生的投资行为也更容易作用到房产市场,存款专备金利率事实上调,对于回笼资金抑制投资性贷款从而抑制投资是一个抑制作用,在当前房产市场调控背景下,该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近来房地产市场火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接收紧房贷
 
  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上调是间接收紧房贷。最近三个月,市场有所回暖,尤其是九月份,更是屡创新政后日成交新高。而刚刚出台不久的二次调控政策,从资金上限制购房,各地首付款比例提高到30%,二套房严格执行首付不低于50%,利率1.1倍。而此时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对于房贷市场来说,银行可放贷资金进一步的减少也意味着放贷额度降低。从而限制了开发商贷款的额度,随着市场调控的深入,市场成交渐冷,开发商资金压力或许会在几个月后显现。[3]
 

编辑本段下调背景

下调举措

  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0.27%。这是2008年以来,央行第二次调降“双率”,上一次作出类似决定的时间是在9月15日。与9月下调“双率”的做法不同,央行此次不仅将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27个百分点,还对定期存款利率作出相应调整。调整后,1年期的存款利率由之前的4.14%下调为3.87%。活期存款的利率则保持不变。1年期贷款利率由之前的7.2%下调至6.93%。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全面下调了0.5个百分点,而不是采取之前的“仅对中小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的做法。

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出现转向,对于央行的此次调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措施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执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鲁政委认为利率下调速度之快超出市场想象。央行上一次下调“双率”是在2008年的9月份,距离现在也就1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前部分机构认为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贷款利率的可能会在12月份左右。他认为,央行的快速反应能力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公布公布的票据参考收益率就较前期出现大幅下滑,且下滑幅度为近年来罕见,这一做法本身就激发了市场的降息预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央行此次下调“双率”的做法快于市场预期。此外区别于前期以差别调整方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惠及”了流动性比较大的5家大型商业银行,这说明,中期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已出现转向。鲁政委认为,央行此次采取“存贷款利率同步降”的做法,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银行的利差收入。此外,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量,将给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息收入,对银行股构成利好。此外,央行此次将贷款周期在3年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也下调了0.27%,调整幅度较上次增加,从而降低了开发商的资金使用成本和居民购房成本,地产股有望在前述预期下出现反弹。
 

编辑本段再次上调

  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调整介绍

  据港媒报道,央行11日发布通知,将对中国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工商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建设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农业银行(行情,资讯,评论)这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行情,资讯,评论)、民生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均上调0.5%。据初步估算,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冻结资金1680亿元左右。
 
  在此次调整之前,央行已经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昨日的调整,部分银
  

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7.5%。

或与贷款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央行此次上调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或许与9月新增贷款有关。消息人士称,「9月新增信贷可能在6500亿-7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虽然月末被压下来点,但还是比央行预期的目标要高。」对于这则消息,央行未作公开表态。
 
  但是也有分析师认为,此举是和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回升有关。

无碍流动性

  在股市上,昨日银行股全线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深发展A,涨4.76%,涨幅最少的是农业银行,涨1.12%。有分析指,从短线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金融、地产的利空很大部分上将会在资源类个股维持强势的境遇下逐渐得到消化。
 
  据业内人士测算,本次准备金率临时调整后,所冻结资金规模将在1800亿至1900亿元之间。但是,这并不会影响目前的流动性。
 
  本周公开市场将迎来四季度最大单周到期释放资金量,解禁规模高达到2950亿元,占到本月到期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即使央行在本周通过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冻结1900亿元流动性,本周公开市场还是「富余」出1000亿元资金。

资金情况

  11日,中国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上一交易日小幅上涨6.5BP至1.955%。
 
  上海一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节后资金回流银行至资金利率下跌。未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情况受信贷控制仍将处于偏宽松状态,10月银行间资金面料将宽松。 [4]

措施看法

  周一两市总成交金额一举超过4300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成交水平相比增幅近50%,创出了今年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周一央行上调工行、中行等6 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意味着短线指数存在展开技术性调整行情的可能性。中金分析称,股指短线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
  

能性,但阶段性上涨趋势不变,建议继续投资重点不受中国宏观政策面打压的周期性股票。 看好有色煤炭保险券商 逢短线建仓
 
  该行表示,就总体趋势而言,股指阶段性上涨格局不会改变,建议逢短线股指振荡过程中,继续增持不受宏观政策面打压的具备高贝塔特征的周期性股票,即继续看好有色金属板块、煤炭板块、保险板块、券商板块、农业板块、石油化工板块、交运服务板块、汽车板块等品种。
 
  该行预计,即将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有望再度超出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三季报信息披露工作即将于本周正式拉开序幕等因素,都将有望对当前股指上涨行情构成正面刺激作用。
 
  关注中观潜在催化剂
 
  短期中观面潜在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周一人民币美元中间价创下汇改以来新高6.6732,这可能对民航运输板块等人民币升值受益品种短期走势形成正面刺激。
 
  (2)11 日宝钢股份(600019)出台了11 月钢材价格政策,其中热轧、冷轧、宽厚板、电镀锌、镀铝锌等大部分钢材品种维持原价,但部分品种上涨100-200 元/吨,对钢铁板块短期走势构成潜在利好。
 
  (3)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进一步规范、引导借壳上市活动。要统筹协调退市机制和ST 制度改革,在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业务独立、诚信良好、经营稳
 
  定和持续经营记录等方面执行IPO 趋同标准,要求拟借壳资产(业务)持续两年盈利,这可能对绩差重组类公司股票走势带来压力。
 
  (4)工信部11 日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与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政策》大幅提高了轮胎产业的进入门槛,同时要求到2015 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有利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品结构调整,对轮胎板块走势有望构成正面刺激。[5]?
 

编辑本段最新情况

新闻回顾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年内二次加息几无悬念
 
  通胀高企、热钱肆虐,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着实考验着货币当局。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决定再次加大了市场对年内二次加息的预测。
 

编辑本段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一个月内的第三次上调。
 
  以下为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单位:百分
 
  点)
37 2011年1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
35 2010年11月19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
34 2010年11月10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 (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2 2010年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1 2010年1月12日 (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 -
30 2008年1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
29 2008年12月0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
27 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
26 2008年06月07日 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 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 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 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 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 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 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 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 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 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 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 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 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 9% 9.50% 0.50
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 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 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1988年0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 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再度加息

  年内再度加息已无疑?
 
  昨日,央行决定年内第四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记者注意到,10月份中国近三年来的首度加息,就是伴随着央行要求六大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来。另外,央行在10
  

月9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提高了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基于以上种种举措,市场猜测,今日公布的CPI增幅可能超过4%,央行也将在年内再度加息。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10月份CPI增幅可能向上冲破4%到4.2%,这样一来,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就很大。”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则预测,除10月CPI持续上涨,11月、12月CPI增幅也将维持在3%以上。在他看来,央行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而不是11月。“全年CPI破3%已无悬念,不过,决策层对于加息与否仍需进一步观察:一方面观察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另一方面观察国际经济的走势。”
 
  但渣打银行指出,未来决策当局面临的一个风险是,如果未来6个月经济迅速放缓,加息作为一种调控资产价格的政策工具可能被认为力度过大。
 
  不过渣打银行也认同第四季度央行再次加息的说法。
 
  “未来几个月经济可能逐步放缓,但这不足以影响到当局将抑制房产泡沫作为首要任务的方针。货币决策部门已将利率政策与房地产问题战略性地挂钩,而决策当局将会以提高利率和出台更多房地产调控措施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涨势。”

热钱涌入

  利差扩大非热钱涌入主因?
 
  无论是通胀的不断高涨,还是房地产调控的需要,都在预示着加息的必要,然而一旦再度加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差的进一步扩大将加剧已日显严峻的热钱流入态势。
 
  “防通胀和防热钱,是中国当局面临的"两难"。一旦无法有效阻挡热钱流入,在中国大肆炒作农产品等商品,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潘正彦指出。
 
  不过,鲁政委认为,中美利差的扩大并非热钱流入的主因,“今年以来,中美利差一直是稳定的,但4-6月国际资本是流出的,外汇占款从此前的2000多亿元一直下降到1100亿元;而7-9月份外汇占款则逐月增加,从1700亿元迅速增加到接近3000亿元。在前后的反差之间,惟一发生变化的是6月19日人民币汇改重启。它点燃了市场的升值预期,造成国际资本流入速度加快。因此,国际热钱流入的主要动力,是升值预期而非加息。”
 
  鲁政委认为,如果加息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放缓,即加息带来的升值预期弱化,反倒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渣打银行表示,在美联储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形势下,且明年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宽松政策的预期下,中国央行愿意加息的幅度有限。“不过,在担忧更多热钱流入前,央行还有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渣打进一步预测,明年上半年央行仍会有两次加息举动,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6]第5次上调存准率

调整介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靴子如期而至。央行10日晚间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冻结资金超过3000亿元。

调整影响

  此次调整,央行不再对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调整完成后,加上今年10月份对6家银行采取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8%,创造了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历史纪录,但该比例到12月15日期满。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与历史纪录持平。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5%,个别银行达到16%。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
 

编辑本段第6次上调存准率

  11月19日傍晚六点半,央行再次宣布,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10天内第二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第六次采用这种数量化的控制工具管理通膨预期。此前,央行分别在今年1月、2月、5月、10月、和本月16日,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因为银行可以通过除存款准备金外的资金创造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也就是社会中的可用资金增加了,这涉及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如果全体人民存入1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则银行系统可以创造出(100-100*10%)÷10%=900元货币,加上初时的100元,则在社会上流通的是1000元。而通常情况下创造的资金时通过银行放贷实现的,就是银行将客户存入的资金借出去,然后到期收回本利和,再给存款客户部分利息。
 
  而提高存款准备金则是政府控制现行社会货币流通量,就是减少货币流通,收缩银根,这是央行调控通货膨胀、经济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有效手段。
 
  2006年央行四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防止房地产泡沫,因为房地产的房价上涨过快。2007年预计准备金率将调高。

资金唯有贬值别无出路

  爱尔兰引发了第二轮欧债危机的财富,美元也趁机快速反弹7天内涨幅超4.4%,而此时亚太经济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紧缩,防通胀、防热钱,印度、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央行纷纷加息,同时央行高管也开始密集发言表示物价上行压力正引发各方关注,使得市场对再度加息预期提升,一夜之间人们认为市场资金面有宽松、充裕变为了紧张,真的如此吗?其实在市场对后市产生诸多恐慌的同时,玉名认为这也形成了一个悖论,那就是物价上涨是趋势,而且也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高通胀意味着负利率,人们如何抵御,已经在数据中证实了的大量存款搬家去向何方呢?如今的情况是各种价格都在涨,唯独股市跌,这样资金就很尴尬,你不动意味着贬值,你入场也意味着贬值,若真的如此,那么需要解决的反而是通缩,而不是很多投资者的悲观因素。很显然股市不会就此萧条和消沉下去,如今的走势只是上升行情中的插曲。

热钱撤离股市

  当然或许热钱的进出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大幅炒高后的快速撤离,导致价格回落,同时借欧债危机再度出现,资金回流美元避险。而果真如此,实际上也是存在无法解释的部分,玉名可帮投资者简要分析一下,如今的爱尔兰债务危机不及当初的希腊,需要救治的资金量也不及前者,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远大于之前,显然是美元在货币市场中的霸主地位继续提升(08年金融危机时期是一次明显的提升,随后希腊引发欧债是一次小幅提升,如今显然又是一次)。这样资金能够流向的地方就是债市和货币市场,若是热钱流入此类市场,那么其必然会倒逼央行加息,否则就行形成倒挂,而一旦央行出手,热钱势必要再度流动,能回流到哪里?还是期货和股票市场。
 

编辑本段央行下一步:加息仍是上调存款预备金率

  11月19日央行发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预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月内央行第二次上调,今朝存款预备金率已经处于历史最高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暗示,中国将继续连连系理的行动性供给和银行系统行动性,慎密亲密关注物价走势,矫捷运用传统货泉政策,同时,考虑引进新的政策工具。
 
  在近日出炉的10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中,除了超预期的CPI和PPI,M2(广义货泉供给量)和新增贷款均创下新高。通胀的高企和行动性的泛滥势头配合榨取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抉择信念。
 
  当前形势下,央行调控的标的目标会是什么?一些机构、学者和官员觉得,经由过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对加息手段的利用很是稳重,因为加息会损害实体经济,对于通胀的手段也不太较着。”北京市平谷区金融办主任刘腾说。
 
  传统的货泉政策手段仍然是央行首选,胡晓炼暗示,“上调存款预备金率是央行在治理行动性方面所采纳的法子,也剖明中国会继续连连系理的行动性供给和银行系统行动性。此后我们还将慎密亲密关注物价的走势,继续有用矫捷运用传统的货泉政策。”例如,为增强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央行常规的公开市场独霸几回。央行10月21日上调了3月期央票利率20.22基点,1年期、3年期央票利率随后也上调20基点摆布。
 
  此外,经济学家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指出,外汇占款成为M2高企的首要推手。据悉,10月外汇贷款增添59亿美元,当月外汇存款增添33亿美元。截至10月末,外汇贷存比为184%,依旧处于高位。在外汇大量流进情况下,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货泉,经由过程对冲来节制过多的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