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
在浙江打工的29岁重庆黔江女子李春凤,半夜梦见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是血,跟耗子抢东西吃,第二天决定立即回家看儿子。她独自骑摩托车,耗时6昼夜奔走2000多公里回到重庆黔江老家。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重庆晚报》1月19日)
千里走单骑,对很多“驴友”来说不算什么,徒步旅行全国的人都有。但李春凤不一样,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打工女子,一位平时有点弱不禁风的年轻妈妈。骑摩托从浙江回重庆并非她的本意。而她在6昼夜的奔走中,饿了只吃方便面、饼干,为减少上厕所不敢喝水,由于长时间在车上吹风头疼得十分厉害,才花20元钱在旅社睡了4个小时,路上还曾摔倒受伤,回到家时患上了重感冒,可以说是受尽了折磨。
李春凤为了回老家看儿子,能做出千里走单骑的壮举,无疑显示出了母爱的巨大力量。然而,如果了解一下更多的情况,我们就会知道,在她“太冲动了”的行为背后,是巨大的无奈,更有深深的辛酸。
骑摩托车回家首先是为了省钱。李春凤本来是想乘车回家的,可托运摩托车要300多元钱,而她在餐馆打工一个月只有1200多元,平时连洗发水都舍不得买。她骑车回家只花了250元油费,其他开支也很少。想一想,如果作为打工者,她的收入能高一些,何至于为省下300元托运费,吃尽千辛万苦骑行4000里?
李春凤急着回家的动因,是因为一个梦,这或许有些荒唐。但这样的梦境,对她来说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她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远离打工的父母几千里,在家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上的是“留守儿童学校”。面对记者,他一个劲往母亲身后躲,怯生生说“我喜欢我妈妈”,这样的情形怎不让人动容。
其实,打工者千里骑行回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南方周末报道,2008年末的寒冬,四川平昌县的六十多个民工甚至从广东挈妇将雏,组成三轮摩托车改的“大篷车”队,翻山越岭六千余里返回老家。或许这些人都太“冲动”了一些,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各方面弱势的打工者,一切除了自己别无所靠。
当绿皮车渐被动车、高铁取代,有媒体称,“一个时代的背影在淡出”。然而不要忘了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骑行千里回乡的打工者。他们掠过的身影,提醒我们这里是中国。当然,那些习惯在城市里飙车的李刚的儿子、“二环十三郎”们,永远不会懂得他们的苦痛,也没有留守的孩子在远方等着父母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