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的发言


在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的发言

徐洪才

 



徐洪才:刚才张燕生研究员就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其实这个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去年以来,美国参众两院包括美国主流媒体就中美贸易失衡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加了压力。这个问题的理论根据就是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提出的人民币汇率均衡模型,这个模型被克鲁格曼以及美国参众两院议员所利用。我们中心作为一个新型的民间智库,在郑新立主任亲自指导下,组织力量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然后进行了积极应对。这个模型本身存在一些前提性假设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造成中美之间贸易失衡,所谓全球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和美国各自经济结构的问题。就美国而言,主要是消费过多、储蓄过低,另外就是滥发货币,本身产业空心化。

徐洪才: 从我们中国来说,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面,我们把这种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形成了一定的贸易顺差。刚才张燕生研究员也分析了顺差的结构,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加工贸易、跨国公司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或者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实际存在三种思路:一是美国人一贯倡导的,就是人民币快速升值,用这一简单的办法,把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化,似乎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历史事实和经验表明,单纯地依靠汇率解决不了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验和德国的经验,以及我们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了20%左右,但是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反而加剧了,这些事实都证明汇率升值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劳动力价格比较低、资源价格比较低、土地价格比较低,导致了特殊阶段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在过去的30年,给我们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在这个基础上,未来我们要从人均GDP4000美元10000美元进军,也就是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在新的历史阶段,人民币汇率都将继续面临渐进式缓慢升值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们经济体系有很大的冲击,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建议,采取一种渐进式增加工资+渐进式人民币升值的组合对策。

另一方面,工资快速上升,像厉以宁教授所讲的,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之内,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渐进式人民币升值加渐进式增加工资的组合政策,让中国老百姓能够分享改革成果;同时,采取六大对冲措施,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主体是企业,目前国有企业创新性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加工贸易转型、劳动密集型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资源密集型模式的转型,以及稳步推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包括资金、资本的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与此同时,我们抓住人民币渐进式升值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有可能在未来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实现中国的可持续的发展,把这种外部的压力和内在的结构调整的动力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