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 通胀预期稳定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鲁政委 通胀预期稳定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www.letfind.com.cn 发布时间:2010-12-30 责任编辑:林鑫润 来源:金融界
  

    以央行行长周小川为代表的央行官员近来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应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市场普遍认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利率机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推进时机和方式选择监管层需要通盘考虑。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应该把握好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节奏,在“十二五”应取得突破性进展。

    鲁政委12月30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明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利率市场化在这个阶段应取得突破性进展,“有供应,有需求,应顺势而为”。保留出处。

    对于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热钱压力,他认为不能投鼠忌器,“即使不推行利率市场化,也有其他已经市场化的渠道吸引热钱,这个问题应该通过进一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形成动态外汇管理机制来解决。”

    2004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市场供求决定,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及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的收益率也已经放开。

    他强调,必须辨证地借鉴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因为美国是第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是逼出来的,代价是大批的储贷机构的倒闭。”他认为,鉴于现实情况的演进,不赞成始终管制商业银行利率,但也应该把握好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节奏,既不能过快,又不能迟迟不进行。

    通胀预期稳定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时点,他认为,“在通胀稳定的宏观背景下,市场容易对未来利率达成共识,其他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也都是在通胀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推进。”

    显然,当前通胀预期高企,并不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机,鲁政委认为,应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他建议,推出与存、贷款接近的产品,例如超短期融资券(SCP)就是很好的产品,并建议进一步推出类似1年内存款相关产品。

    而一旦利率市场化,依赖利差盈利的银行业的利润势必将受到影响。

    “我国现在面临的是全球加强资本监管,再加上我国宏观融资结构80%来自银行,这就造成银行对利差的依赖。而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前3年,利差必定收窄,那么,银行靠什么补充资本将是不得不面对的艰难现实。”他说。

    利率市场化基础已经具备

    鲁政委认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已具备基础。首先,市场主体已经逐渐形成,以今年农业银行(601288.SH)上市为标志,并从商业银行信贷管制难度加大可以窥见,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约束激励机制。

    此外,外币存贷款利率、债券、协议存款等都已实现市场化,只有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还没有放开。

    他认为,自发的利率市场化已暗流涌动。随着民间财富增长,投资渠道也逐渐增加,多账户多方向投资也是普通居民的常有选择,如果不尽快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那么很容易形成“倒逼”情形。

    而如果“倒逼”的风险加大,则会形成很多“灰色区域”,甚至会溯及既往,形成额外风险。

    利率市场化面临五大挑战

    鲁政委还指出,中国推行利率市场化面临五方面的挑战:全球货币政策“换锚”、我国货币市场寡头垄断、宏观调控方式价量割裂、基准利率尚未形成、信用风险定价畸形。

    他认为,在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施行下,美联储不再具有标杆作用,我国要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必将考验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

    面对挑战,他具体建议,应该进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模式改革,形成SHIBOR、银行间回购、央票以及1年期定存等各种利率的逻辑一致体系。

    他并建议,完善做市商规则,提高新发债利率的参考性,引入最小交易单位。同时应引进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券,丰富市场参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