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席访美透露什么信号


 

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结束访美回国,离开美国前向奥巴马总统发去感谢电,表示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一定能够深入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在之前的会谈中,胡锦涛和奥巴马一致认为,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那么,胡锦涛主席此次美国行透露了什么信号?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了什么调?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随之上升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那么,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究竟存在怎样一种双边关系呢?他们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

 

就中国而言,其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以建立自己的强国地位。美国目标则致力於将自由与民主的理想散播到全世界,同时保持国家安全。因此,中国大陆目前的政治系統、意识形态直接与美国的设想和利益冲突。在中国,中国人对美国的心理可说是“爱恨交加”。一方面,不少中国人对美国的产品、文化、民主政治非常赞赏,每年都有上万名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少中国人又对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到反感,并坚信美国人所宣扬的人权只是为达到自己国家利益的手段。因而很多中国人相信,美国的主要动机就是要削弱、分裂中国以防止未来的中国和美国争夺世界地位。

 

然而,胡主席在与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处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发展人权事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我们也愿意与各国就人权问题开展交流对话,相互借鉴有益的做法。这是胡锦涛主席透露的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点信号。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较劲,但显然美国占据了上风。从美国在全世界的驻军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战略"包围"已具雏形:这从地理因素看,这些国家刚好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海线为日本、南韩、关岛、菲律宾、新加坡即所谓的"第一岛链";陆线为这些国家蒙古、中亚国家、阿富汗(逆时针方向);从内容看,全方位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围堵,中国不变通只能招架无力。

 

而胡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宴会上指出:32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邓小平先生说,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历史已经验证了邓小平先生的这个重要断言。据悉,目前美国仍有50多个机构在申请共建孔子学院。2010年2月初,美国俄勒冈州还通过议案,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立法推动汉语教学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州。这是胡主席透露的第二点信号:中美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从经济角度看,几乎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中美关系这样重要,中国与美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美建交32年来,双边经贸合作的内容已经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3800亿美元,增长了150多倍。双向投资从无到有,累计超过700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另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许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仍有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盈利。目前,两国年跨境旅游人数达300万人次。特别是,中国与美国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与美国的金融联系不断加强。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资本;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资本。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9068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另外,中国还有大量的秘密资金通过各种管道流入美国。

 

对此,胡锦涛主席在谈到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时说: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如此重大的共同责任。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相互学习,不仅促进了各自人文领域发展,而且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这是胡主席透露的第三点信号:未来的中美,还会持续友好合作。

 

历来,中美关系总是在一场微妙的状态下经受各方考验,貌合神离又难舍难分。通过胡主席的此次访美透露的几点信号,中美两国未来的发展还是会回到理性、互利的轨道上,也只有成为朋友,才有共同的利益,如胡主席所说的: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