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后的晚餐即将结束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指进入盘整阶段,关于股市未来突破方向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09年底,各大券商策略基于2010年经济和企业业绩确定复苏回升,以及货币政策继续维持适度宽松,且一季度银行会集中放贷的判断,普遍把2010年的股指运行区间定在3000---4000点一线,而且一致认为一季度会是行情集中时期。但2010年1月以来的大盘走势却让大家大跌眼镜,不要说突破3478点创新高。连3000点都已不保。

  目前,不同于去年底的普遍乐观,随着年初以来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市场已转趋谨慎。但普遍的观点仍然是大盘虽然涨不上去,但是也跌不到哪里去。主要依据是经济和企业业绩的回升,和政策的退出会形成对冲,而且即使一旦经济回落,政策又会重回宽松,所谓“经济进,政策退;经济退,政策进。”事情真的会是这样吗?

  首先,政策为什么在今年年初会出乎市场大多数人的预料而提前退出?众所周知,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了对付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地方政府也随之配套20万亿,银行信贷在2009年一年达9.5万亿,可谓史无前例,也是全球之最。这一强心针措施把直线下坠的经济挽狂澜于既倒,中国GDP增长在2009年达到8.7%,被全球认为第一个走出危机。但保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后遗症,就是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调、产能的更加过剩,以及资产泡沫泛滥和通货膨胀的再次死灰复燃。因此,刺激政策退出已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年货币政策收紧的态势是明确的,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但看多派的依据是虽然货币政策是转向了,但经济和企业业绩的回升会足以抵消流动性下降的不利因素。

  在此之前,市场普遍预测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平均上升30%。以2009年底的数据计算市盈率,沪深300是28.22倍,上证50是22.66倍,深圳A股是76.15倍,中小板是56.64倍。也就是小盘股估值很高。而大盘股估值并不高。如果按照大盘股这个估值水平,再加上预期的30%业绩增长,大盘未来的上升是可期的。但问题是30%的业绩增长会实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过去十年中,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旺盛的出口,以及房地产、汽车的大量需求,使得投资、出口、消费三方面齐头并进,导致了21世纪头十年中国的“黄金十年”。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其中的出口引擎熄火,随即政府紧急启动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投资和消费以弥补出口的不足,在2009年保住了增长。

  进入2010年,上述三驾马车情况如何呢?投资方面,众所周知,这几年来政府投资一直是投资的主力军,以至于去年的银行贷款中大部分投给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但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已成为未来银行大规模坏账的主要隐患。对此,政府已高度重视,要处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银行也开始收紧乃至停止对它们的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之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断流必然会对今年的投资增长产生影响。消费方面,去年政府大力刺激了房地产、汽车和家电的井喷消费。但房地产的泡沫化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投机盛行,目前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已达全球之最,严重偏离价值,如果继续刺激扩大泡沫,未来一旦崩盘,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政府显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年初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可以预料,只要政府的抑制措施不取消,2010年房地产消费不会太理想。汽车、家电等虽然刺激措施维持,但要继续去年那样的井喷需求是不可能的。同时,高房价也反过来抑制了普通居民的正常消费需求。出口方面,这是看多派今年寄予厚望的方面,一季度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补库存,中国出口确实出现了回升迹象,但问题是能不能持续。最近的一些迹象并不令人鼓舞,欧洲一些国家接连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经济复苏蒙上阴影;美国已对中国公开发动贸易战,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加大;美元近期明确的上升趋势也使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变相升值。这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要寄望出口恢复2007年以前的繁荣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业绩要平均实现原来预期的30%的增长是有难度的。目前,已有分析师开始下调2010年业绩预测,有的已下调到20%。未来大家对业绩预测的纷纷下调,甚至调到20%以下,是可以预料的。而业绩的下调又会连带估值的下降,形成戴维斯双杀。

  如果未来的业绩增长并不如原来预计的那么乐观,那么目前的估值也就不显得低了。以静态市盈率处于最低行列的银行、地产板块来看,从明年开始坏账率的回升对银行股形成压力,而地产股由于将部分09年的销售结算入2010年,使今年估值较低,但2010年后的销售则难以预料了。这些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低点可能正是行业周期的高点。而众多小盘股的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07年历史高点,未来的回归价值之路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原来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造就了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造成了严重问题,如产能严重过剩、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贫富差距扩大等等。中央已经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提到“刻不容缓”的高度,而历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都不是在经济扩张期完成的,而是在经济调整期完成的。因此,希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能够继续前十年的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能够有8%的增长速度已经是不错了。随着经济的调整,股市也将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的转型。

  当前经济和股市转型的进程已经开始,股市的调整和回归价值应该也算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之一吧。在去年享受完黄金十年的最后晚餐后,我们要做好迎接风雨的准备,同时也在中国经济又一次伟大的新长征中寻找新的战略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