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共存劳资两利人民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无疑邓小平的改革补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实只要依靠民主手段否定了物质资本片面绝对化的地位,否定雇佣剥削关系就可消除资本的不平等。一味地实行国有制,否定了资本的作用和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实现,国民经济除少数领域外远未达到垄断的水平,不需要国家的垄断所有,在这些范围内也不一定非消灭私有制不可。社会主义不需要在所有范围内非搞公有制,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制,与公有制没有必然的联系。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必然特征,私营经济和公有经济都不是万恶之源。在1979年前后,英国国有化导致经济全面崩溃,无论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苏式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自由主义国家,公有制都呈现效率低下,经济徘徊不前,特别是1986年法国社会党国家化运动彻底失败,使大家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全部实行公有制经济。私有制有她存在的理由,就是私有制效率较高,一个国家一般地说只能有30%以下的公有制经济,否则难以承受公有制的低效率和社会管理成本。一个社会既要考虑社会的公正平等,也要考虑社会的运行效率。因此,一个正常的社会既要有公有制,也需要私有制,即混合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临时宪法).在农村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是扩大规模大农业,逐步淘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混合经济的农村工业。
和谐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中,所有制是否“公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功能能否实现,如消灭三大差别,教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标准等公共产品供给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否实现,尤其是对企业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的政策,充分留成让企业良性发展,同时增加工人的收入。这是当前政府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劳资矛盾处理时双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就是团结资本家,反对封建政治制度,完成民主革命,建立起劳动人民执政的民主共和制,使资本在民主法制的笼子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