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具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日前表示,1996~2002年间,我国模具制造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4%左右,2003年增长25%左右,达到450亿元人民币,约合5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模具产值年均按15%增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模具产业发展速度将高达18%,模具及配件行业增速甚至达到24%,到2015年未模具总产值达2500亿。展望未来,罗百辉指出,当下中国模具制造企业必须着眼提高产品档次和降低制造成本,实现从模具大国向模具强国的战略转变。
罗百辉表示,就我国模具行业的现状看,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产品都是中低档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模具仍需进口,这说明我国模具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仍然供不应求,主要缺口是在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方面。
罗百辉分析指出,模具行业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精、专、强路线,在蓝海中创造新的增长点。在今后的发展中,模具行业首先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中国模具行业要紧紧地跟着市场的需求来发展。没有产品的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没有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就没有模具产品的上规模、上档次。如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为汽车行业配套的模具产值增长达40%左右。而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模具行业的发展,决不能仅仅依靠本行业,因为它涉及到国家政策、企业机制和生产材料等问题。但是,近几年模具行业的发展足以让人相信,中国的模具水平正在跻身世界先进模具水平前列。相比之下,近几年日本模具产业产值逐年减少,模具的年需求降到4100亿日元左右,日本模具产业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据罗百辉介绍,尽管过去日本模具产能曾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一,但从2000年产值达到1.87万亿日元的高峰后,就呈现衰退的局面。模具厂在不景气中淘汰出局的情况屡见不鲜,生产厂家、从业人员、业务规模都明显萎缩。与高峰期相比,目前的厂商数量约减少了8.5%左右,从业人员约减少了30%,产值衰退率达11%左右。另外,基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模具工业大规模发展,无论成本或技术竞争力的增强,迫使日本模具价格下降了约20%左右。
日本模具的总产值中,塑料模具产值6428亿日元,占第一位,约占模具总产值的38.8%。塑料模具应用于多种产业,近年来特别是在高速增长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仍法改变模具产业衰退趋势。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主要客户外移,使得日本的模具产业也不得不将经营重心转向海外。而技术高科技化、品质要求日趋严格等因素,更使日本模具产业雪上加霜。
为摆脱这困境,专家建议,除在高精密加工技术方面多下功夫外,如何与一般模具加以区别,并创造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是日本模具业的努力方向,这也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新课题。
亚洲模具产业面临结构调整 向高附加值发展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