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为何“过而不发”


                                                 2011-01-24《京华时报》 

        新股上会审核如同过“独木桥”,幸运者得以通过,不幸者会遭否决。对于发行人而言,莫不希望早日过会,早日拿到发行批文启动新股发行。但是,并非每一家发行人都有如此想法,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洽洽食品”)即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19日,洽洽食品就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该企业的发行工作未见动静。至今没有拿到发行批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环保核查问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以及《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洽洽食品不属于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上市企业核查对象,但由于监管部门要求进行补充IPO核查,洽洽食品才主动向环保部门提交申请,新股发行工作才被拖延。

        表现上看,一切都合情合理。但对于过而发的原因,洽洽食品此次上市保荐代表人国元证券的王钢一语道破“天机”——洽洽食品股东希望2010年全年的业绩出来并报给证监会,发行时公司估值会更高些。

        上市公司披露环保核查情况,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这一点毋庸置疑。洽洽食品拖而未发的症结,显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以更高的估值发行新股。这意味着发行人可以融得更多的资金,保荐人可以获取更多的保荐费用。

        自去年11月12日沪深股市产生暴跌以来,虽然新股无论是发行价格还是发行市盈率上都频现新的纪录,但在行情不好的背景下,对于盈利产品单一,成长性受到极大限制的洽洽食品来说,要想以高估值发行,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等到行情走好,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争取以更高的价格发行新股,不失为发行人一种明智的选择。

        本质上,这是一种变相的“三高”发行。由于其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但它却能为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更应引起市场的警惕。

        新股发行制度历经前年第一阶段的改革与去年的“进一步深化”,新股“三高”发行仍然一如既往,并备受诟病。而且,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事实也说明,近年的两次改革既不成功,更谈不上彻底。新年以来,超过六成挂牌新股的破发,再次进行了诠释。                                                                                                                    
        尽管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过会后选择在6个月内什么时候发行新股的主动权掌握在发行人手中,但是,对于市场中会出现的变相“三高”发行现象,还是有必要保持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洽洽食品大可以在上会前夕就做好环保核查的相关工作,毕竟其是在去年年初提交的IPO申请,到过会审核中间间隔了近一年的时间。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1/24/content_626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