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谷城县围绕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发展贡品农业为方向,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挖掘比较优势发展贡品农业
所谓贡品农业,就是以区域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现代技术加工为手段,以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具有高品质、高效益、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赋有营养的消费品的经营性农业。其显著特征是质优,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塔尖”位置;量少,以稀为贵,适合高消费人群;物美,产品精品时尚,绿色健康;价高,收益是普通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可带来丰厚的利润。
把贡品农业作为县域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性思路,源自谷城县委书记李传寨对谷城农业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的思考。
八山半水分半田。作为省内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县,谷城的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基础条件的制约。
据李传寨介绍,过去谷城农业经济也在做大规模、壮大块头上下过工夫,但效果并不明显。人均只有不到0.8亩的耕地,块头小,不适应搞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基础条件并不占优势,但是在特色资源禀赋上,谷城却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传说谷城是神农尝植五谷的地方,而且早在明朝,这里盛产的稻米就是御封贡品;此外,茨河腐乳、北河蔬菜、汉江鱼、庙滩生态鸡蛋、花椒等,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
李传寨认为,挖掘好、利用好谷城现有的品牌资源,引导各种资源向贡品农业集中,就能把贡品农业培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借鉴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如何将贡品农业做大做强,李传寨认为,过去,谷城很多品牌普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商品化率低、附加值不高,收入很少。要像办工厂那样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以效定产,搞活流通,壮大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为把茨河贡米打造成一个大产业,惠及千家万户,政府组织申报了“承恩贡米”品牌,把胡家泉、王眼泉等泉水浇灌的万亩稻田划为“贡米”核心种植区,挂牌进行保护。同时,投资千万元优化种植环境,提升产业品位。目前种植面积达1.5万亩,通过龙头企业中天米业深加工后,均价每公斤20多元,礼品包每公斤卖到50多元。
搭上贡品农业顺风车,走上品牌化发展的茨河腐乳,产品价值翻番,发展到机械化生产年产1000余吨、60万盒的规模。一道农家小菜通过市场培育,市场扩张,成为现今名扬省内外、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特色食品。
有湖北蛋鸡养殖第一大镇之称的谷城庙滩,按生态循环法养殖蛋鸡超过百万只,年产鲜蛋16000吨。“纯生态蛋”每枚卖到3.4元,是普通鸡蛋的5倍多,产品直供香港、澳门等地,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制订贡品农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谷城特色产业规模初步形成;通过节赛、活动、媒体等载体大力塑造贡品农业品牌,汉家刘氏、玉皇剑等一大批地域特色农业产品品牌,开始走出谷城,走向全国。
据介绍,在该县制订的2009年至2015年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中,今后5年,要累计投入1.5亿元,兴办龙头企业近20家,技术标准战略覆盖面达到100%,届时贡品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经济的比例将达到80%。
谷城:“贡品农业”助推产业升级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