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美国还有坏账“大窟窿”


  近期在大规模“银弹”和资产泡沫的助推下,美国经济表现十分抢眼,就连伯南克也乐观表示,美国经济正步入“正常的轨道”。但美国复苏增强的信号究竟已经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一部分?还仅是由于刺激政策引发的短期反弹?我们还需谨慎看待,因为一个正常行驶的列车很可能因为内部隐患而“脱轨”。

  美国面临的最大隐患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有毒资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两大隐蔽问题我们还不得而知:一是市场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详细情况;二是由于CDO和CDS市场还没有开始清算,所以市场无法获知金融机构是否持有有毒资产,及其持有的规模。

  美国当前的政策并未填上有毒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窟窿,尽管为了拯救美国金融业,布什政府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和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FSP)”,总规模达到2.3万亿美元,但问题资产的风险并未消除,只是用修改会计规则和冻结债务清偿的方式,暂时将金融机构的坏账掩盖起来,或是原来金融机构的坏账转至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将风险转移了。

  为了应付规模巨大的有毒资产,美国不得不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美联储的资产结构来分析,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新增了包含着有毒资产背景的证券作为抵押品的抵押担保证券(MBS)等项目。部分流动性工具在2009年末和2010年第一季度退出之后,相关新增项目仍占美联储资产很大的比重,截至2011年1月初抵押担保证券(MBS)余额仍为达到9921亿美元,占美联储总资产的40.7%。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也因此急剧膨胀,杠杆率不断攀升。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1月初的24391亿美元,是危机前的2.7倍多。而按照QE2的计划,2011年2季度时,美联储资产将扩展至2.8-2.9万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存在大量的不良债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清理,让美国金融系统的造血功能和信贷机制迟迟不能有效恢复。截至目前,美国金融部门杠杆率已从2008 年初的峰值下降了26%至20.6,回到1979年3季度的水平,大幅低于30年历史平均杠杆率。尽管美联储释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银行业拆借市场已有所企稳,但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银行借贷意愿不足,信贷标准趋紧,信贷市场在零售层面上仍处于紧缩状态,货币乘数缺乏显著改善,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向市场投入再多流动性,也无法恢复市场化供给的真正原因。

  美国金融体系里中存在着“病灶”,一遇到风吹草动,风险就会暴露出来,可能会引起新的冲击。由于美联储持有大量两房等资产抵押债券,美联储手里1.7万亿的MBS始终是一个“烫手山芋”。更为严峻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至今还“跌跌不休”。美国房地产信息公司Zillow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美国住宅价格连续第53周下跌,美国住宅价格从2006年的高位下跌了26%,超过了1928-1933年大萧条时期25.9%的跌幅。

  而美国原有房地产借贷模式的破产也决定了美国房地产迟迟走不出危机的阴影。从1994-2009的16年间,美国个人部门主要依靠房产泡沫融资支撑的消费透支高达6.72万亿美元。去杠杆化使本轮房地产衰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史无前例”,家庭去杠杆化的过程比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缓慢得多,因为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房地产价值占绝对比重,而出售房屋比出售股票和债券更加困难。因此,房地产市场复苏比由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问题触发的衰退复苏更加艰难。Zillow预计2010年美国住房价值预计将会缩水1.7万亿美元以上,超出2009年的下滑1.05万亿美元,这将使美国房产总价值比2006年6月的高峰值时总共减少了9万亿美元。全美地产经济协会(NAR)报告称,考虑到美国正面临的止赎、就业不振和债务去杠杆化等诸多不利因素,10-15%的下跌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预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很可能面临长期停滞。

  未来等待美国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收缩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如何在不影响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处理其资产负债表内复杂的有毒资产?如何将货币供给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在通胀和复苏中取得平衡?都将是极为重要的考验。特别是不良资产的定价是一大难题。如果定价过低,对处于困境中的金融机构可能会是雪上加霜,加速其走向破产。如果定价过高,不仅会有巨大的道德风险,而且会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的负债情况,打击美元信心和延缓美国债务状况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退出,至少在伯南克看来,“以泡制泡”的方法短期内更有效。美国在拯救自己的危机,却需要更多的人为其“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