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八条”调控加码 打击改善性自住需求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新八条,进一步加强楼市调控力度,从房贷、限购、税收、增加供应等方面加码,但从政策内容来看,调控有一刀切之嫌,恐会打击改善性自住需求的群体。

    新调控中力度最大的莫过于全面性的限购,“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此前广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论拥有多少套住房,均可再新购1套,现拥有2套及以上的限购;原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均可再购1套,现已拥有1套及以上的均限购,而不能提供证明的则继续限购。

    如果切实执行,相信很多人在短期内不能再购一套物业。但这要有赖于房产信息的联网管理,若不能做到全国联网,严格查核家庭在外地的已有房产数量,恐对在当地拥2套住房的家庭有不公平之嫌疑。

    举例说明,某广州人在当地有1套物业,在外地还有一套,实际上已经拥有2套,应列入限购范围,但若房管部门查询不到他在外地有1套物业,即他还可以在广州再买1套住房,对其他查询到广州有2套房即限购的家庭不公平。前段时间,清远万科城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广州人去购买,目的不外乎为投资保值,并非自住,这群买家算上在广州的住房,已经拥有2套住房,但若无法联网查到,即他们在广州还可再买1套房。加上限购是“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可能将买家推向二、三线城市,令当地楼价飙升。

    限购毕竟只是限制需求,短期可能奏效,不过一旦解封,出现井喷式消费会推至房价飞涨,政府亦明显意识到这一点,“新国八条”就提及增加供应,但可惜的是,只加强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社会上符合保障房资格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外夹心层”群体,普通小户型商品房的需求更大,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的要求,是上有政策,开发商下有对策。“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则要看当地政府的执行力度。两项内容都是年年提,年年是浮云。

    其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亦会导致业主提高售价。此前营业税可按差额征收,即80万买入,100万卖出,则按差额20万计征营业税;而现在“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即100万卖出就按100万计征税费,以5.5%的营业税计算,前后相差4.4万元,升幅是400%。按目前卖方市场情况来看,业主百分百会将增加的税费打入房价转嫁给买方,进一步推高房价。

    房贷方面,虽然此次“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房贷政策再收紧,但此前已经对二套房实施首付五成,利率上浮10%,目前从中原地产各分行的成交数据来看,50%的买家采取一次性付款的方式,买家的购买能力还是很充足的,因此预计对买家的影响不算大。

政策的出台,在意料之中,2010年遭遇多次调控,但楼价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监测报告,一手住宅均价同比大涨37%,调控效果不佳。今年1月中旬,国务院工作会议中,温家宝总理就表示,要坚定不移的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此次力度之大,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强,但全面的一刀切,对改善性需求打击较重,2011年的楼市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