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经济灾难逼近


二次经济灾难是什么?滞胀。达沃斯论坛上,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担忧已经变成学界共识。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就警告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资源价格(而非利率)将再次迫使全球经济刹车

 

这很显然,如果各国试图通过加息、紧缩货币抑制“通胀”的话,那首先遭受打击的不是物价,而是本国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历史地看,各国犯错误的概率极大。而中国现在可能就在犯这个错误。

 

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经济却因此而刹车――这不是“滞胀”吗?这不是全球经济的另一场灾难吗?当然是。 2009319日,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11500亿美元债券购买的那时刻起,我们就对未来可能发生“滞胀”的问题提出担忧,当日我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的一篇封面文章《美国带给世界的新灾难》,说的就是“滞胀“问题,甚至此后我不停地发表文章,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现在,终于即将出现在眼前了,我的判断是:2011年这轮灾难将难以避免。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是:现在西方学界的声音很不对味儿。西方大牌经济学者几乎一致性地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归因为“资源稀缺”和“需求增加”,而对美国、欧洲“滥发货币”却只字不提,这是严重地本末倒置。它们不仅对美国超发货币一言不发,反而却在担忧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把收入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转移到某些新兴经济体的大宗商品生产者。并说:“这可能扩大世界增长率的差异,并引发通胀”。

 

好奇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资源生产国,比如中国的稀土,凭什么永远低价供应发达国家?凭什么美国可以无度印刷“绿纸”去购买世界上一切它们想要的东西?凭什么不让发达国家廉价购买,就会有增长差异,就会引发通胀?我可以肯定地讲:这是发达国家推卸滥发货币的责任,把即将出现的“全球性滞胀”的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的伎俩,中国必须警惕。

 

如果中国接受这样的看法,那将意味着:大规模地紧缩货币,严厉抑制经济增长。这等于让中国经济用“自杀”的方式,为发达国家滥发货币买单。那样的话,不仅人民币会被严重高估,而且实体经济会大面积倒闭,当人民币币值得不到实体经济支持之时,人民币又会大幅贬值,这就是日本的前车之鉴。

 

中国千万、千千万万不能上当,否则万劫不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的经济学家、经济媒体必须发出足够的音量,联合所有发展中国家对西方言论予以纠正。绝不能因为发达国家制造了金融危机,而剥夺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权利,甚至要新兴经济体“自杀”而成全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比较优势、继续统治世界的愿望。

 

我们学者、官员该清醒了。去检讨一下,你们的意见、建议和政策是否是在维护“中国利益”,不要落得“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的境地,那实在太愚昧、太可悲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石油、粮食这两种商品太基础了,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具有快速消费、需求刚性、不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价格暴涨对其它商品价格影响巨大。也就是说,这两种商品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其它商品价格必定跟随,势不可挡。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均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而且由金融期货控制。最近,这两种商品价格的走势令人担忧。粮食价格走势正在推高所有农产品价格,棉花――这种纺织业的基础原料价格一飞冲天,已令葡萄牙纺织业陷入困境,裁员、减产高达50%;而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大涨的经验告诉我们,石油价格大涨使得所有工业国的所有商品价格大涨,并导致长时间的“滞胀”。

 

做出上述解释是想告诉世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绝不是人民币超发的结果,更不是中国需求的结果,这都是国际炒家拉高商品价格的借口,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而已。中国必须有能力掌握大宗商品的世界供求数据,“用定量的表达回击国际炒家定性的忽悠”。过去,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太少。正因为没有学者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所以领导也只能相信定性的表述。

 

比如,2008年,当“中国需求”被大肆炒作,石油价格大涨至147美元一桶的时候,OPCE宣布石油输出国实际供给每天富余200万桶。所以,根本不存在金融市场上所谓“供不应求”的问题。那时,为了搞清石油和商品市场的真实情况,美国国会多次召开听证会,甚至把索罗斯等大投机客请去作证,证明商品市场是在被投机者操纵。

 

这些真真切切、离现在并不遥远的历史,总是被我们迅速淡忘。这是不是中国学者的悲哀?所以,请不要用“供求关系”忽悠我们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是有前提的――市场充分竞争、信息充分透明――所谓“有效市场假说”。请问:现实世界是一个“有效市场”吗?大宗商品市场是一个信息充分透明、竞争关系平等的市场吗?当然不是!那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那谈什么“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所以,中国必须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有一充分理解,除了美国紧缩货币之外,所有“非美货币国家”紧缩货币都只能无情地压制自己的内需,而对大宗商品价格毫发无损。尤其是中国要特别提防,千万不要掉进“中国需求论”的陷阱,这是美国绑架世界逼死中国经济的重大阴谋。

 

面对“滞胀”,货币政策是毫无意义的。加息会加剧“经济之滞”,减息会加剧“物价之胀”。所以,弱势货币体(非美货币经济体)治理“滞胀”最好的办法是“放弃对价格的压制,而通过一切手段保住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社会”。就是我们所说的“扛”――通过适当放松货币、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式“保生产、保就业、保住社会稳定、保住经济增长”。

 

如果反向操作――以控制物价为核心而紧缩货币,那结果是物价控制不住,企业成片倒闭,经济一路滑坡,跟随发达经济体一起陷入“滞胀”。更危险的是,大量不愿再回到实体经济的资本,大量转化为金融资本,经济迅速空心化、资产迅速泡沫化,人民币币值被严重高估,那中国的未来是什么?用不着我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