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按:日本中文教育兴盛中,却存在中文研究者后继乏人的危机。
最近,东京四谷有所“中华学校”人气飙升。小一入学考试,37个名额,竟有63个孩子来争。据悉,人气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该校使用中日双语教育。日前,笔者访问了这所学校。据该校刘校长介绍,这所学校规定,校内孩子之间讲话,一定要用中文。
不要以为这些孩子父母都是中国人,刘校长说,“其实,不少双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至于父母一方为日本人的,就更多了”。这种使用外语教学的学校,不被日本政府承认,也无法获得政府补贴。尽管如此,很多日本人父母还要抢着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刘校长说,这种情况是以前不曾有的。
20年前,日本人能说中文的很少。那时,在笔者印象中,懂中文的日本人,多是精英。例如笔者采访过的政治家中,民主党的海江田万里,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自民党的村田吉隆,也会讲很流利的中文。90年代初期,还有一个野村证券最年轻的董事,他下班后自己跑来跟我学中文。
现在,中文成为日本大学仅次于英文的第二公外。对日本人来说,懂中文,显然可以方便他们的工作。现在,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尽管中日关系不尽人意,但日本巨型跨国公司及中小企业对中国投资,仍无停顿迹象。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日本服务产业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语言程度要求更高,这就对在华日方人员语言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日本中文热不断攀升的背景。
上周末,此间一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纪录片,讲日本模特参加中国模特大赛的故事。那个日本女模,讲一口流利中文,让很多日本女孩子羡慕死了。这个女模长期在上海活动,代理时装、化妆品形象。现在,在华日本人,已超出早期工薪族那种单一类型,不少人从事更有个性的工作,如体育教练、运动员、体育经纪人、演员、发型师、点心师、记者、日语教师等。这些人,喜欢中国挑战的生活,希望在这块大陆上寻找机会。而支持这些人的力量,其中之一就是中文沟通能力。
笔者在东京一间大学主教政治学类课程,但也兼一中文班。这些年,大学中出现一些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笔者一学生,看上去就是那种喜欢玩的人,脸色黝黑,这学期开学,他便用中文告诉我他去印度、中亚及新疆的经历。他口语不错。可能是走南闯北的缘故,他的中文,不论用词、发音,都掺中国方言。
在日本,中文教育已成一大产业。我认识一上海人,以前他在东京办中文报,但东京中文报多得无法计数,广告彼此杀价,他报也是惨淡经营。但这人非常懂商业要“差别化”,做别人没想到的事儿。结果,他弃报改做中文教育杂志,今天他那份杂志火得相当可以。
这些年,在日华人中文教师队伍增大,此前,东京华人教师还成立了一个中文教师会。其实,早应有这么一个组织,现在华人教师人自为战,中文教材编得不少,但同层次重复者众。是否可汇集众智,编一精品?
在日本,另外一支中文教育队伍正在扩大,这就是有中国官方背景的“孔子学院”。目前,孔子学院已在日本建立了一个网络,逐步形成体系。这些孔子学院多与大学合作,既教中文,也开始中国文化课程。不久前,笔者访问了一所孔子学院。尽管开设这所孔子学院的大学校址偏僻,但却在一城铁车站附近,专租下几间教室,并安排两名专任职员应对。东京东郊八王子另有家大学办的孔子学院,刚刚把校址迁到新宿,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可见,各间间大学都挺看重这块牌子。
现在,日本中文学习者据说有500万。尽管如此,日本学生中文学习热情高涨、学习者增多,但大学中文专业考生却未见增加,有的大学中文专业,连招生都困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一日本的中文教授解释说,现在很多日本学生,想学中文,但却不想把中文当自己的专业。这个教授还说,他服务的大学,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把中文专业并入其他专业。
看来,今天的日本中文教育,兴盛与危机并存。一方面,日本社会对中文的交流价值日益重视,同时,这个社会却对中文的语言、文学研究者需求却没有相应增加,对于这种现象,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