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拷问住宅步入商品化的目标
经过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终于改变了计划经济短缺经济的窘境,随之而来的是过剩经济压迫,鼓励、启动消费取代原来的艰苦朴素成为了新时期必然的政策选择,因为住宅产业的拉动效应好,终于夺得了政府的奖赏,让它充当拉动经济的角色。
住宅商品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这样的背景让中国的住宅经济注定是泡沫式样的!
因为要以拉动经济为目的,开发、消费当然是多多益善,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了这个政策推行的可能性,土地财政给予了另外的原动力,于是,一场全国性房地产运动如火如荼展开。
在进行这场住宅商品化运动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市场规律,具体表现为忽略了中低端产品开发、忽略了租赁消费、忽略了保障房建设,而是一股脑地把大家都赶到市场。
当房价与大家的收入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时候,或者说当“用住宅拉动经济的使命完成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更正当初住宅商品化的目标,而是仍然沿着当初设定的目标体制模式行进。
二、没有更正目标带来的糊涂账
中国住宅经济体制本来就有先天性缺陷,集中体现在政府的角色上,它是房地产核心----土地的支配着,也是规划、住房问题的管理者,如果在加上目标错误,问题自然复杂到了极致。
当我们把所有对泡沫问题的关注都给予了房价的时候,整个管理层像是“做贼心虚”一样,不敢面对“我月收入2000多元买不起房子怎么办”的质问!甚至有人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结婚买不起房子愤杀准丈母娘归结为是高房价杀人(假设房价下降一半,这个群体仍然不能买房)。
全民都希望拥有房子实际上成为了泡沫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只是,我们不敢碰着一方面,只是单纯批评高房价、调控房价。
试想,如果我们社会除了高端商品房,还有中低端商品房(目前这种房子只有政府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而政府的供应不足),构建了租赁消费体制(不仅仅是租房子那样简单)、保障房体制(不像经济适用房这样不合理),哪至于面对糊涂账和家务事一样的住宅经济!
结束语:新的的一年,我们调控的任务依然那样艰巨,如果不明确调整目标,我们依然会忍受艰巨中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