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楼市如何继续给力


2011年元旦期间,本市新建商品房比去年同期交易量增长三成,成交均价仅上涨1%,各方对楼市今年走势充满着新的期望——

新年楼市如何继续给力

  • 发布日期: 2011-01-05 00:00
  • 作者:本报记者 刘英潮

刚刚告别了被喻为“楼市宏观调控年”的2010年,2011年的元旦楼市出现了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1月1日至1月3日,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49套,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9131元,成交套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三成,成交均价同比上涨仅1%。而2010年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约23%,成交均价同比上涨25.4%。两组量价涨跌互现数字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对2011年楼市如何继续“给力”充满期待。

资金链预期偏紧 开发商加力促销

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显示,今年元旦当日,本市在售优惠楼盘数量占比达54.66%,最高折扣达17个点,最大现金优惠达到26万元。记者在南开区奥体板块的一处大型上市房企的售楼处看到,开发商在现场推出了多种奖励活动,其中包括赠送价值万元的家电基金、给予减免契税和维修基金的一次性四个点的优惠、减免数年物业费等。众多郊县楼盘为了吸揽人气,促销措施更是毫不落后,西青区的一些热销项目推出了购房全款93折、按揭95折的优惠;东丽区的一家大型上市房企还打出了“户户赠送景观露台”的广告语。按“折后价”比较,许多楼盘的价格基本与去年12月份持平。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开发商真正的促销压力源自自身资金链预期偏紧。2010年4月,“新国十条”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的重组。11月,银监会要求各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合规性风险自查。加上去年的两次加息,以及今年继续加息的预期,许多房企不得不面对融资渠道受限、资金压力大增的局面,为此不得不以加速资金回笼为首要任务。本市一些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由于担心今年还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多家银行目前都已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结合通胀压力背景,以减去当前的CPI增幅计算,许多开发商所采取表面上的“平稳”售价其实是实际价格的一种下降。

楼市仍有利好政策 减少恐慌性购房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0年本市商品住宅销售96946套,销售面积1024.79万平方米,比2009年分别下降23.40%和22.93%。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每平方米9297元,比2009年上涨25.4%。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人士分析指出,尽管去年全年楼市呈现“量缩价涨”的特点,但是第四季度的交易量持续放大,特别是12月,本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53元/平方米,环比11月还下降0.4%。

业内人士认为,房价虽然短期内不会大幅下降,但快速增长的势头可得到有效遏制。人们大可不必担心房价大幅上涨而恐慌性购房。特别是今年楼市还有很多利好消息,可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并满足广大普通群众的居住需求。据悉,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本市将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00万平方米、19万套,比2010年分别增长85%和123%。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建设485万平方米、1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290万平方米、3.8万套;限价商品住房425万平方米、5.2万套。特别是公共租赁房将为刚工作的年轻人提供覆盖广泛、价格较低、可以长期租住的房子,能帮助年轻人度过购房积累期。此外,住建部权威人士日前还表示,如果收入增长的速度长时期持续低于房价上涨速度,低龄化、超前性、恐慌性购房就很难避免,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更多举措科学引导人们合理安排购房计划,减少盲目购房和勉强购房带来的风险。在楼市的“民生属性”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背景下,其投机、投资性需求将被进一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