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人类社会产生以后的政治顽症,是不同制度不同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世界难题。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因此,腐败是其与生俱来的“天敌”。十六大以前,我们把反腐败界定为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而十六大则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从“政治斗争”到“政治任务”,无疑表明了反腐败的涵义更加宽泛,提的层次也更高,上升到了党建的高度。尤其是近几年来,纪检、检察部门在反腐败工作当中更是神勇有加、战果不菲。但颇为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不菲的战果并没有获得一个举国振奋的效果,相反很多人还发出了“越反越腐败”的苍凉之音,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难以理解的怪现象。
关于“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错误还是正确的问题,我想这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思考,群众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反腐败工作为什么会获得一个“无效”和“无用”的结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反腐倡廉,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大倡廉正之风,另一方面却又是各级官员屡屡浮出腐败的水面、惶然落马,第三方面则又是腐败所涉及的数额是越来越大、腐败的花样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级别是越来越高。——我们年年都在反腐败,而贪官却是年年都有都新面孔,其事态且大有前仆后继、层出不穷的悲壮色彩。这种景状大抵就是“腐败越反越多”论调出现的根源所在。
然而,贪官年年都有都新面孔的层出不穷是否就能说明“腐败越反越多”?是否就证明了反腐败的“无效”和“无用”?这则又是一个必须进行理性和深层思考的问题。试想一下,设若没有高压态势与严惩不殆,落马的高级官员何以越来越多?设若没有“反腐败”,我们又何以能够看到具体的贪腐分子“越多“?—— “反”的力度越大,群众看到的腐败分子就越多,所以也便有了“越反越多”的说法。但如果不“反”呢?谁又能够想象得到会怎样的一种景状和结果?
我们常说,站的位置和高度不同,所看到的结果就不同。所以,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必要对群众“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纠着不放,群众也不必去怀疑纪检监察部门反腐败的决心而认为“无效”和“无用”。因为腐败现象已经对党、国家和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反腐败更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遏制和消除腐败的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李吉明2011年1月7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