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成:中国石油运输线“大头”在海上


董秀成:中国石油运输线“大头”在海上



 

 

  人民网北京12 月28日(记者杜燕飞 李彤)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进行了年内第四次调整、第三次上调。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28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关于“中国石油进口源和石油运输线相对单一”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是针对过去的情况而言的。但是最近几年有所改变,因为这跟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包括能源安全政策是相联系的。现在我们也强调石油供应来源的多样化,同时渠道也想多元化,尽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董秀成说,若干年前,我们石油进口的“大头”在中东,当时能达到80%左右。还有一部分是东南亚,当时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还有一些。从运输线来说也是这样,99%以上的都是靠海上运输,然后过马六甲海峡。

  董秀成指出,目前,“大头”主要的还是海上,但是来源分散了。就是说,中东、非洲、南美、中亚,当然东南亚现在也有,但是很少了。因为东南亚自己都不够了,整个来源现在来说相对比较分散,世界几大洲基本上都有了。从供应的通道上来说,也有所变化。除了海上,现在有陆上,特别是中俄这条管道。如果从天然气这个角度,我们还有一个“中土管道”,还有“中哈管道”。正在开始的还有一个“中缅”,从领海来讲,从巴基斯坦、伊朗来说,这个通道也开始多元化了。

  董秀成强调,这也是国家政策能源安全、能源外交多管齐下的一个结果,也是最近几年来国家实施新的能源安全战略所带来的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如果想保障安全,不管是渠道还是安全,如果是单一的,发生危机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现在我国和土库曼斯担签了一个协议,还有中俄原油管道,将来还会有天然气,中亚还会有管道,尤其是中缅管道能够修通以后,能大大的缓解马六甲海峡的困局。应该说从党中央、国务院来说,最近几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能源外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