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快速,但一直以粗放型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资为基本特征,或者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以牺牲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低品质增长,增长过分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尤其是严重忽视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国从“九五”计划时期就正式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意义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素质,希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可以说是国家充分认识到以往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持续长久而作出的重大思想改变和观念更新。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国家还在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说“要刻不容缓”地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此来看,表明过去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依然是进展不快,取得的成绩是十分有限的,也足以说明国家在执行前两个五年计划方面还是很不理想,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维系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
从历史经验看,凡是国家强调要改善的课题往往是做得最不好的事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再强调,说明国家在这个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更是需要花大力气重点解决的问题。
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大的阻力在哪里?为何一再强调而依然故我,其症结和障碍究竟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基本道理,主要障碍依然来自政府本身,尤其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继续完善,政府职能还需要进行调整。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来推动,对资源、能源、土地和信贷等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必须通过市场来进行,而不是依靠政府行政力,尤其是不能依靠政府权力来支配有限资源。
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观念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GDP主义”必须被抛弃,绿色GDP观念必须被树立起来,并落实到各项国家政策方面。固有的以上大项目、铺大摊子、要大场面的习惯做法必须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标准和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财税体制必须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而不是以推高GDP为目标。能源和资源等要素价格必须进行改革,不能以廉价资源和能源来刺激经济增长,进而鼓励浪费和破坏环境。
另外,政府职能需要脱胎换骨,必须改变政府用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必须打破行政力高于市场力的这种具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惯性局面。
国家政府的职能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和监管市场行为,继续全面推动国企继续市场化改革、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体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在政府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