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在香港的村里观婚礼


    香港有村庄这个我早知道,2001年左右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就知道,而且以后也去过那里吃东西,因为新界西贡一带的海鲜很好吃,而且很便宜,那里就是一些村庄,有渔村有农村。但是参加村里的婚礼还是第一次。这次我应一个好朋友的邀请,来他们的村里看他们结婚的仪式,很传统。村背山面河,非常像现在广东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村庄。

 

    上午十一点左右,穿金带银的新娘子穿着传统的中式新娘装被花车迎到村口,那里的迎亲队伍就放起了爆竹与鞭炮,迎亲的狮子舞、龙头舞也就此展开。新娘与她的伴娘团一起进了新郎家拜告祖先,还为老奶奶、双亲、长辈奉茶如仪,然后新人就在拜祖先的条案前就餐。而我们就到村里的聚会广场上吃饭,那里露天排开了大约20席喜宴,双方的亲戚还有村里的邻里都来聚宴。如今村里有很多人都是分布在天南地北,朋友家的亲戚也是黑白黄褐各色都有,聚在一起吃饭本身就是几道风景。上的菜是支开大锅做的大盘菜,有白切土鸡、冬瓜烧鳗蟮、雪菜烧肉、香菇炖鸡脚、大盘虾。菜式不多,数量管够,充分体现了农家办席的特点。席间也就是汽水与啤酒,并没有多少红白酒伺候,更没有人劝酒邀斗,大家吃完,新人在村里的新房稍事休息。中午的这个餐算是简单招呼村庄邻里的,连新人的敬酒也免了。这个与我江苏海门老家的情形不同,我们那中午是女家的招待,等到风光地把女儿送出门,晚上就轮到男家的正式排场,而且大酒大肉地闹是必须的。

 

    满足村里的仪式要求之后,男方晚上借座城里的大酒楼又有一套西式婚宴,这个也许正体现了香港人的两面性特点:传统与西化都很正规地并存。婚宴现场有很美丽的婚照展示,双方的亲友还有村里老辈与邻里的代表一字儿排开,与新人轮流照相,然后新人履行了律师见证的婚约,并在交换戒指之后就开始了当晚的婚宴。婚宴开始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这么晚吃的好处是吃啥都很好吃。还是香港本地的朋友有经验,在等吃饭的过程中先有十桌人开坛搓麻,所以一点也不会有等待的郁闷。晚上的酒菜丰富了许多,是比较正式也比较常规的粤菜,一道一道地上菜,新娘的服装也是一套一套地换,然后与众人照相欢呼,小孩子们很开心地奔跑,女孩子们的眼睛在新娘漂亮的婚服映照下闪闪发光。新人与双方的家长到各桌来敬酒,大家象征性地喝酒,倒是新郎的一班老外朋友在互动喝酒的时候比较热闹一些。晚上的婚宴之后,新郎要陪万里迢迢来的各地朋友去酒吧喝酒,新娘和自己的姐妹团和娘家人回宾馆休息。

 


昨日场景:讨论北京电视台《心灵密码》节目。主持零点公共服务公众评价国际研讨会暨首届倾听民意政府奖颁奖礼。俞可平先生揭幕致词:公共服务者要追求和敬畏民意。晚出席江苏卫视·百度2010年度网络沸点颁奖礼。

 

今日小诗:

远景

 

这些枯去的树儿,

隐瞒了生机,

摆明了寒冬的萧杀。

但我的心不在这寒天里,

想起那些花,

才是有心无心我们被爱的密码。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红豆丝

土豆两个,刨好洗净,切成中丝浸清水中备用。番茄一个,沸水中煮一分钟,去皮切碎。鸡蛋三只,打碎调匀,摊成蛋皮切成中丝备用。起油锅,先大火爆炒土豆丝三分钟,放入番茄,再炒两分钟,调入食盐酌量、抽油少许,再放入蛋丝,炒两分钟后起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