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华:股市风险的警示牌


     

中国股市20年20人(18)

康柏华:股市风险的警示牌

 

    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征程上,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功的投资大家。他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抓住了各种机遇,战胜了诡异莫测的市场风险,成为令人仰慕的当代偶像。但是,幸运并不是眷顾每一个人,更多的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却成为股市风险的牺牲品。今天,当我们把掌声献给成功者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在成功者的背后,还有这些像铺路石一样的无名小卒。18年前因为炒股套牢而走上不归路的上海市民康柏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2年,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草莽时期,上海在发行股票认购证后出现了让全城为之疯狂的股票热,一些还对股票懵里懵懂的市民不由自主地卷入其中,却被“风险之狼”狠狠地咬了一口。当年5月15日,就在上海证交所全面放开股价的前夕,上海的报纸发表了一条消息,一位炒股者因为亏损而自缢身亡。这一消息震惊了上海滩。

    这位投资者名叫康柏华,居住在浦东陆家嘴地区。他参与股市也是比较早的,1991年11月,当延中还在70多元的价位时,他就瞒着妻子买了500股,1992年2月,可他在延中还只有90多元的时候就抛了出去,赚了1000多元。谁知道没过几天,延中股票就因放价而出现了猛烈上涨,眼看着可以大把赚进的钱却飞走了,康柏华懊恼不已。4月上旬,他与弟弟协商,决定再买进一笔延中,两人在293.35元的价位上又购进了107股延中,其中他本人73股,弟弟34股。但是很不幸,他们刚刚购进,延中就连连下跌。康柏华心焦如焚,在与弟弟商量过后,又以205元的价位将持有的延中全部抛出。这一笔交易,兄弟俩一共亏损9453.45元,康本人亏损6449.55元。

    从此以后,康柏华整天闷闷不乐,唉声叹气。那个时候,上海普通市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一般,康柏华知道,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6000多元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妻儿都没有对他有过任何埋怨,但他还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以至患上了焦虑症。终于,在5月12日下午,他在家中自缢身亡。就这样,上海股市在造就了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代股市大户的同时,也产生了第一个因炒股失败而了断自己生命的人。

    康柏华的死令人叹息。中国股市发展初期,民众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股市的风险也没有起码的认识,甚至有很多人凭着朴素的感情认为国家会保证股民盈利,因此套牢以后惊慌失措。康柏华当过5年雷达兵,学过日语,也懂五线谱,还会干木工活,在普通的上海市民中称得上是一个佼佼者。可惜,他未能学会如何正确面对股市风险。事实上,他买进的延中,套牢只是暂时的,在几天后上海证交所全面放开股价和第二年出现的“宝延事件”中,延中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上升,他不仅能够解套,还能有盈利。在以后延中为符合《公司法》的规定而频繁进行的送配股等活动中,他的这些股票更可以成为给他不断下蛋的“金母鸡”,但他却没能等到那一天。

    往事不堪言,逝者已远去。今天,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市场,投资者的心态也日趋成熟,但是,康柏华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人。他以他的生命告诉我们,市场所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有普通投资者洒下的血和汗。康柏华为所有的投资者树立了一块“市场有风险”的一块警示牌,他更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小股民利益的一块惊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