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将合资自主贴上政治标签


  近期以来,在自主品牌略市场增度及份额略有下滑缩减的情况下,认为合资企业挤占了市场空间,占了市场却没有给中国核心技术,“用市场换技术”失败的论调此起彼伏。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及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对外发布的软文,全都无一例外地向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声讨与鞭挞,但“合资自主品牌”依旧转置之不理,产品仍然新品叠出而畅销不衰。

  笔者认为,在这场“合资自主品牌”汽车粘贴有政治标签和携带狭隘民族主义有色眼镜的口诛笔伐声讨有失公正。如今的合资自主品牌与上世纪中叶我国汽车工业合资都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是一段无法否定的历史,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合资自主。如果当初没有合资的外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及汽车文化理念,可能我们今天的汽车工业发展水平还不如前苏联,甚至还落后于今天的印度。

  合资可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和产品销售的经验;不断地将跨国公司的产品改进,将先进制造技术及时给予合资经营的企业;跨国公司在产品出口方面可以提供方便和帮助;跨国公司对合资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方面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合资可以快速获得我们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但是合资后跨国投资也对本土车企技术能力的培育造成负面影响,如过度依赖引进现成技术而失去创新的动力;另外外资企业可能凭借品牌、技术、资本等优势获得垄断地位,进而抑制本土车企的研发活动。

  我们不仅应该看到甚至必须承认,合资的外方都是被让我们信仰的共产主义的敌人——资本家,资本家可不是共产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和柯隶华,剥削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家的原始本性。他们来华不是布经说道、不是国际援助,而是来赚钱的;不让他们赚钱还要学雷锋,这从道义来也是说不通的。因此,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技术换市场”或“市场换技术”的必然经历过程。但也必须承认,我们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其实是没有认识的或干脆认可 “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倒是共产党一惯说的“实事求是”作风。

  合资外方伙同合资中方搞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并没有错,只是又非常巧妙地将其下探的低端产品打上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标志罢了,实质上是一场逢场作戏的“政治秀”而已。中国穷人多低端市场潜力大,合资车企在挤满了中高级汽车市场外,不向低端发展而向拖拉机和农用车发展不成?因此,合资品牌的下探走低端路线也是必然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在中国生产上市的所谓“合资自主品牌”产品,都是一些在国外被淘汰或现产品大幅减配版的“垃圾”车型。更重要的是这些“合资自主品牌”产品销售利润一半是要被合资外方所摄取走的,而不是象自主品牌车企的所有经营利润归本国所有。这就是是本土自主品牌和合资自主品牌二者之间泾渭分明的根本区别所在。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将合资自主品牌都打上“政治标签”,只是将其解释为一种与自主品牌竞争的经济商业活动,这样我们才不之于陷于戴上狭隘的民族主义有色眼镜来看等合资与自主品牌之间在经济层面上的搏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只有自我拯救、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才能有与合资自主品牌相抗衡相斗争的能力。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国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国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来提高科技水平加速经济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车企不要老是好高骛远,应该安下心来认真寻找自己的差距,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惟有这样我国才有可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附 件:

   1、 通用系   通用系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是上汽集团,其股比构成为:上汽通用50%、泛亚技术中心50%、上海通用北盛(沈阳)25%、上海通用东岳(烟台)25%、上汽通用五菱34%、上汽通用汽车金融25%、通用大宇汽车技术公司(其中通用42.1%、铃木14.9%、上汽集团10%)。通用持股20%的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合作的情况为:重庆长安铃木35%、长安汽车4.98%、昌河铃木39%。另外,通用控股48.45%的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在中国战略合作的股比构成为:广州五十铃49%、江西五十铃12.5%、重庆庆铃汽车5.92%。通用系中另外一个品牌——控股20%的日本富士重工也与贵航集团合作,参股贵州云雀汽车公司。

   2、 福特系  福特系旗下目前进入中国的主要是福特和马自达两个品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主要是与长安集团合作,合资项目中福特所占股比为:长安福特汽车50%、福特长安南京工厂(马自达参股)50%;另外福特与江铃汽车也有合作,福特所占股比为29.96%。日本马自达公司33%的股份被福特持有,其在中国的合资参股情况为: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长春)50%、一汽轿车股份公司(技术合作)、海南马自达17.5%。

   3、 戴姆勒-克莱斯勒系   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系中,戴-克公司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中所占股比为:与北汽控股合资的北京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50%,其中戴-克42.4%、戴-克(中国)7.6%;与扬州亚星客车集团合作的扬州亚星-奔驰50%。另外,戴-克集团还分别与国家兵器工业集团和扬州亚星客车集团合作,生产安凯客车和扬州亚星-奔驰客车。戴-克持股37.3%的日本三菱公司与北汽控股也有合作,生产帕杰罗、欧蓝德车型,三菱公司的其他的合资项目及其股比为:湖南长丰汽车19.95%、福建东南汽车(技术合作)、沈阳三菱汽车发动机(2.0~2.4L)及变速器50%、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1.3~1.6L)及变速器(技术转让)、东风柳州汽车(引进技术,生产MPV风行)。戴-克控股10%的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在华的合资项目及股比为:北京现代汽车50%、东风悦达起亚50%、江淮汽车公司(引进技术,生产MPV瑞风)、山东荣城华泰(引进技术,生产SUV特拉卡)、广州现代汽车50%。

  4、 大众系   德国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其合资项目及股比为:一汽大众40%(其中大众30%,奥迪10%)、上海大众50%、大众汽车变速箱(上海)公司60%、上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30%、大众汽车发动机公司(大连)60%。

  5、 丰田系   丰田系中,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华的合资项目及股比为:与一汽集团合资的一汽天津丰田汽车50%、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北京)50%、一汽四川丰田汽车50%、一汽丰越汽车(原一汽轿车厂房改造后组建,生产丰田SUV陆地巡洋舰、PRIUS)、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公司50%;与广汽集团合资的丰田广汽丰田发动机70%、广汽丰田汽车50%;与华晨金杯合资的华晨金杯客车(引进技术,生产金杯海狮轻型客车、阁瑞斯高档商务车)。另外,丰田控股的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其中,大发与一汽、天津汽车集团合作,参股天津夏利(引进技术,生产MPV幸福使者、SUV特锐);日野与沈阳-飞机公司合作,成立沈飞日野公司,持股29%(其中日野24%、丰田通商5%)。

  6、 雷诺-日产系  法国雷诺汽车公司与航天科工集团等先后合作,生产雷诺塔菲克,雷诺公司占有45%的股份。雷诺持股36.8%的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在华的合作伙伴是东风汽车集团,合资项目及股比为: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50%、东风郑州日产汽车30%、东风日产柴汽车(杭州东风日产柴大型商用车底盘)25%。另外,雷诺还持有沃尔沃客车的20%股份,沃尔沃客车在华的合资项目及股比为: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合作的西沃客车50%、与上汽集团合作的申沃客车50%。

  7、 标致-雪铁龙系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在与东风汽车合作的神龙汽车公司中,所持股份为26.87%(其中包括法国兴业银行的2.5% 、巴黎银行的0.625%)。

  8、 本田系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华的合资项目及股比为:与广州汽车合作的广州本田汽车50%;与东风汽车合作的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50%、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和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50%。另外,本田还与广州汽车、东风汽车合作组建了本田(广州)汽车出口基地,本田持股65%,其余广州汽车持股25%、东风汽车持股10%。

  9、 宝马系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与华晨金杯合作组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其中宝马公司控股50%。

  10、菲亚特系   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在华的合资项目江苏南亚自动车,菲亚特持股50%;另外,菲亚特的全资子公司依维柯在华的合资项目南京依维柯和常州依维柯中,依维柯均占有50%的股份。现已和广汽合资生产乘用车,预期明年将推出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