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力诺光热太阳能中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以后,行业内众多企业一时间纷纷跟进,“中温技术获重大突破”仿佛成了企业的又一张金质名片,一时舆论甚嚣尘上。中温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为何如此多的企业一时间“相约”获得突破?谁是真正的李逵?谁又是李鬼?这还需要我们从三板斧上慢慢分析。
第一板斧旨在试探虚实
低温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众多企业着手寻找新的突破口。力诺光热的中温技术产品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认证,使得在低温市场疲于开疆拓土的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纷纷跟进中温市场。
但是中温技术产品的成功只是打开了一扇门,下一步将中温应用在哪一方面、如何去应用、在哪一方面技术相对成熟、那个方面的需求和利润都比较大……还在困扰着图冀中温市场的企业。这个时候投石问路成为一些企业的首选。毕竟中温技术在行业内还是个刚刚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没有定性、定量的标准。并且其应用也还没有完全普及,那么先在舆论上前期介入,打造自己的舆论优势。假如中温市场的发展符合预期,那么到时适时研发或引进技术也未尝不可;倘若中温技术产品在短时间内在应用上遇到瓶颈,那么不但可以省去研发成本并且在投资应用上也节省了机会成本。显然此时的舆论占位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不但成本小,而且将来市场的发展无论臧否,都能顺势转型。
第二板斧旨在争夺优势
当下太阳能中温市场刚刚开启,各中相关标准、规定缺失,行业内外的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信息劣势状态。李鬼此时跳梁而出,很容易制造先入为主的观念,甚至于挑战到李逵的生存。
中温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先进的科研团队。它之所以不像低温市场那的很容易造成产品的同质化和傍名牌的出现,就是因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这项技术的研发一般小企业根本承担不起,甚至一些大的企业也不敢轻易的冒险去投资研发。毕竟中温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尚在开发阶段,研发费用的回拢对于企业是个挑战。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仍然高调宣传自身研发突破呢?原因有三:第一,其中不乏有些企业已经在中温技术上投诸研发,只是步伐慢了些,冀以不久将来即将研发成功,这个阶段只是属于超前宣传,舆论造势,缩短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的时间,与房地产中“卖楼花”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二,一些小企业在低温市场遭受到市场危机,宣传中温技术来提高低温产品的可信度,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假象:中温尚且如此,何况低温产品。三,除抢位市场舆论优势外,随着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和扶持,一些地方政府或者组织会对于行业内具有引领性的企业予以政策优惠。
第三板斧旨在一决胜负
太阳能热利用的中温市场发展到现阶段还没有到李逵和李鬼一决雌雄的地步,还处于“喊话”阶段。但是我们可以不妨大胆的预测一下市场的未来。随着力诺光热等一些企业的开拓,中温市场的开发并产生巨大盈利只是时间的问题。届时众多的企业将纷纷跟进,李逵和李鬼的面纱也将揭开。
但市场终究是市场,有它独有的运行规则。我们可以断定其时李鬼式的企业会有三种结局:“一,在市场还未成熟前,研发出自己的中温产品,完成自己从李鬼到李逵的跨越;二,一些企业自身研发不成,为维护企业的声誉会积极寻求现成的企业合作或者进行高价的OEM合作,为自己的舆论造势践行;三,就此销声匿迹,忍受企业声誉的损失。正如鲁迅所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我相信,尽管李鬼们拿出全身解数跳梁不已,最终还是会应验中国那句老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呜呼,岂不悲哉 !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