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品牌较感兴趣,进行了一些学习和小小的研究,其中对“品牌关系谱”尤为推崇——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分析和策略制定工具,能帮助企业和学者直观、简单的对各类品牌战略形成深刻的理解。如LG在所有产品上都采用了单一品牌战略、联想则采用了亚品牌策略、POLO采取了强势托权、而保洁则选择影子托权策略、丰台在“雷克萨斯”上采用独立多品牌策略等等。
在对一些企业的品牌策略进行深度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对有强竞争力品牌的国内对手时,通常会采用“资本+影子托权或独立多品牌策略”的方式,通过不带硝烟的方式,实现对国内品牌的占有和竞争获胜。此方面的案例数不胜数,国内企业不可不防。
案例1:南孚电池,目前所有者:宝洁。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一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处于行业领头地位。到20世纪初,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与“南孚”良好表现相比的是吉列名下的“金霸王”,其进入中国市场10多年来一直表现不佳,在20世纪初的市场份额尚不及“南孚”的10%,且海外市场也有受到“南孚”侵占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吉列出资1亿美金,获得了超过50%的南孚股份。至此,“金霸王”、“南孚”都成为吉列名下的品牌产品。吉列以不恶性竞争为前提,对两大品牌采取了独立多品牌策略,“南孚”在国内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吉列则成为市场最大的赢家。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但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不与金霸王正面冲突,南孚只能匆匆收兵,造成了大量产能闲置。2005年,宝洁收购吉列,使南孚如今成为宝洁旗下“独立多品牌策略”的明星产品之一。
在南孚电池的案例中,受“独立多品牌”策略的影响,得益于“南孚”之前的国内的强势地位,其在国际化发展中受到了影响,但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并没有收到影响,也可谓是幸运了。
案例2:中华牙膏。
中华牙膏属上海白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在1994年将“中华”及另一知名品牌“美加净”牙膏的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目的是借助联合利华强大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管理水平等实现更好的经营突破。然而,联合利华的经营重点是自有品牌“洁诺”,其希望借助“中华”、“美加净”实现企业品牌——“联合利华”的塑造,再采用“强势托权”策略来实现“洁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故对“中华”和“美加净”几乎不进行市场品牌方面的投入,其产生的利润都被投入到“洁诺”的品牌及市场推广中去。短短几年内,“中华”、“美加净”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受到了巨大影响。故,在“美加净”租赁到期后,白猫坚决进行了品牌的收回并自主经营,但目前依然处在亏损状况。“中华”牙膏则因其强大的品牌底蕴,使联合利华在扶植“洁诺”不成功后,不得不以“中华”品牌为主,经过长期经营,目前“中华”牙膏已经成为联合利华牙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地位、利润贡献都表现最为优异的产品。为此,联合利华也多次向白猫表示,希望能买断“中华”牙膏品牌。出于之前的伤害和对民族自有品牌的热爱及维护,白猫方面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在品牌租赁期满后,“中华”牙膏未来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警惕民族品牌被悄然吞噬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