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D应用范畴概论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从2010年至2015年,全球照明市场的年度增长率将以7%-9%的速度增长,并已达到800亿欧元,其中以亚洲新兴市场为主要推动力。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我国已将LED光源技术在城市照明、城市景观、交通照明和居民照明工程中的应用作为重大科技节能专项来推广,并列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将LED光源技术在城市照明、城市景观、交通照明和居民照明工程中的应用作为重大科技节能专项来推广,并列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迅速,预计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20%,带动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其中,广东省LED发展规划显示,到2012年,LED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到2015年,LED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材料决定的。
LED分类
1、按发光管发光颜色分
按发光管发光颜色分,可分成红色、橙色、绿色(又细分黄绿、标准绿和纯绿)、蓝光等另外,有的发光二极管中包含二种或三种颜色的芯片。
根据发光二极管出光处掺或不掺散射剂、有色还是无色,上述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还可分成有色透明、无色透明、有色散射和无色散射四种类型。散射型发光二极管和达于做指示灯用。
2、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分
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分圆灯、方灯、矩形、面发光管、侧向管、表面安装用微型管等。圆形灯按直径分为φ2mm、φ4.4mm、φ5mm、φ8mm、φ10mm及φ20mm等。国外通常把φ3mm的发光二极管记作T-1;把φ5mm的记作T-1(3/4);把φ4.4mm的记作T-1(1/4)。
由半值角大小可以估计圆形发光强度角分布情况。
从发光强度角分布图来分有三类:
(1)高指向性。一般为尖头环氧封装,或是带金属反射腔封装,且不加散射剂。半值角为5°~20°或更小,具有很高的指向性,可作局部照明光源用,或与光检出器联用以组成自动检测系统。
(2)标准型。通常作指示灯用,其半值角为20°~45°。
(3)散射型。这是视角较大的指示灯,半值角为45°~90°或更大,散射剂的量较大。
3、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分
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分有全环氧包封、金属底座环氧封装、陶瓷底座环氧封装及玻璃封装等结构。
4、按发光强度和工作电流分
按发光强度和工作电流分有普通亮度的LED(发光强度100mcd);把发光强度在10~100mcd间的叫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一般LED的工作电流在十几mA至几十mA,而低电流LED的工作电流在2mA以下(亮度与普通发光管相同)。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按芯片材料分类及按功能分类的方法。
LED应用的相关产品
1.LED景观:LED硬灯条,LED柔性灯带,LED数码管,LED流星雨,LED投光灯,LED洗墙灯,LED点光源,LED吸顶灯,LED埋地灯,LED水下灯;
2.LED室内:LED日光灯,LED射灯,LED球泡灯,LED路灯,LED天花灯,LED柜台灯;
3.LED交通;
4.LED汽车灯饰;
5.LED广告/指示;
6.LED显示屏,LED等其它。
LED 发展阶段
LED显示屏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到1995年,主要是单色和16级双色图文屏。用于显示文字和简单图片,主要用在车站、金融证券、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作为公共信息显示工具。
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1999年,出现了64级、256级灰度的双基色视频屏。视频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的应用将LED显示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LED显示屏控制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也在此时由国内企业开发出来并得以应用。
第三阶段从1999年开始,红、纯绿、纯蓝LED管大量涌入中国,同时国内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工作,使用红、绿、蓝三原色LED生产的全彩色显示屏被广泛应用,大量进入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广场等公共场所,从而将国内的大屏幕带入全彩时代。
随着LED原材料市场的迅猛发展,表面贴装器件从2001年面世,主要用在室内全彩屏,并且以其亮度高、色彩鲜艳、温度低的特性,可随意调整的点间距,被不同价位需求者所接受,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产品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表面贴装全彩色LED显示屏应用市场进入新世纪。为了适应2008年奥运会的“瘦身”计划,利亚德开发了表面贴装双基色显示屏,大量用于训练馆和比赛计时计分系统。在奥运场馆全彩屏方面,为紧缩投资,全彩屏大部分采用可拆卸方式,奥运期间可作为实况转播工具,赛事结束后可用于租赁,作为演出、国家政策发布等公共场合应用工具,通过这种方式可尽快收回成本。
就市场而言,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等,成为LED显示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国内LED显示屏市场保持持续增长,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国产LED显示屏的市场占有率近95%.国际上LED显示屏的市场容量预计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
LED显示屏的主要制造厂商集中在日本、北美等地,我国LED制造厂商出口的份额在其中微不足道。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目前至少有150家厂商生产全彩屏,其中产品齐全,规模较大的公司约有30家左右。
目前,经过中国政府对LED产业化的积极推动, 国内LED显示屏的生产技术基本与世界同步,国内知名品牌有:奥力兴(Apex Kolor)、远亮国际照明、恒宇光电、大眼界光电(TopVision)、元亨光电(yaham)、山木显示(skymax-display)、丽晶光电(Lightking)、洲明(Unilumin)、锐拓(Retop)、爱立德(aled)、联建光电(liantronics)、长方照明(cfled)、明尔杰(MejLed)、德彩光电(dicolor)、联森(lenson)、良辉光电(lhgd)、通普(TOP)、仕兰、雅其光(Art)、金立翔、艾比森(absen)、艾斯威(aswei)、雷森(ledsun)、利亚德(leyard)、科美芯(SBC)、三思、奥科光电等。
二、LED产业链及市场发展优势
LED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方面五个部分。一、原材料。二、LED上游产业,主要包括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三、LED中游产业,主要包括各种LED器件和封装。四、LED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各种LED的应用产品产业。五、测试仪器和生产设备。上游原材料包括LED发光材料衬底材料砷化镓单晶、氮化铝单晶等。中游外延材料的测试仪器主要有x射线双晶衍射仪,荧光谱仪、卢瑟福背散射沟道谱仪等。下游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则有MOCVD设备、液相外延炉、镀膜机、光刻机、划片机、全自动固晶机、金丝球焊机、硅铝丝超声压焊机、灌胶机、真空烘箱、芯片计数仪、芯片检测仪、倒膜机、光色电全自动分选机等。
关于LED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下面将有详细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原材料产业和测试仪器和生产设备产业。
LED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原材料包括衬底材料砷化镓单晶、氮化铝单晶等。它们大部分是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单晶,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已有开启即用的抛光征供货。其他原材料还有金属高纯镓,高纯金属有机物源如三甲基镓、三乙基镓、三甲基烟、三甲基铝等,高纯气体氨、氮氢等。原材料的纯度一般都要在6N以上。封装材料有环氧树脂、ABS、PC、PPD等。
外延材料的测试仪器主要有x射线双晶衍射仪,荧光谱仪、卢瑟福背散射沟道谱仪等。芯片、器件测试仪器主要有LED光电特性测试仪,光谱分析仪等,主要测试参数为正反向电压、电流特性、法向光强、光强角分布、光通量、峰值波长、主波长、色光标、显色指数等。生产设备则有MOCVD设备、液相外延炉、镀膜机、光刻机、划片机、全自动固晶机、金丝球焊机、硅铝丝超声压焊机、灌胶机、真空烘箱、芯片计数仪、芯片检测仪、倒膜机、光色电全自动分选机等。
从全球来看,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日本、欧洲各主要厂商纷纷扩产,加快抢占市场份额。2007年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的焦点。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七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环渤海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增长非常突出,应用领域的整体规模达到900亿元,整体增长率达到50%。其中,背光应用和通用照明应用的增长最为突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进行以及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LED照明产品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增长率达153%。此外,LED在显示屏、景观照明、信号、指示等应用方面也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向好,外延芯片企业的发展尤其迅速、封装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照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LED全彩显示屏、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逐步完善。国内在照明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户外照明发展最快,但在大尺寸LCD背光和汽车前照灯方面仍显落后。
随着半导体照明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大批厂商竞相投入这一新兴产业领域。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对中国半导体照明市场青睐有加,在国内市场掀起投资热潮。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厂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
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旨在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促进节能减排。“十二五”期间,中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预计在30%左右。
中国发展OLED产业潜力巨大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OLED自发光、结构简单、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被赋予“梦幻显示器”的称号,再加上其生产设备投资远少于TFT-LCD,正在得到更多生产企业的青睐,成为显示技术领域中第三代显示器件的主力军。
目前OLED两大主要应用市场为显示和照明,其中又以显示应用发展较为快速。现阶段已经有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导入PMOLED面板或AMOLED面板,尤其在品牌大厂如Samsung、Nokia、HTC等陆续推动下,采用AMOLED面板屏幕的高阶手机应用正蔚为流行。
OLED照明具有节能、减碳、无汞、无紫外线、无红外线、无高热、无眩光、轻薄、驱动电压低、可设计智能调光及软式可挠等等特性与优点,近年来已获不少国际照明品牌大厂投入开发。但因OLED照明短期内还有使用寿命、发光效率、成本等关键障碍,OLED照明产品要导入量产化、商品化阶段,可能还要一段时间,会比LED照明更晚一些。
目前,全球已经有200多家研究单位和企业投入到OLED的研发和生产中,包括目前市场上的显示巨头,如三星、LG、飞利浦、索尼等公司。整体上讲,OLED的产业化已经开始,其中单色、多色和彩色器件已经达到批量生产水平。
OLED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区。2009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金额达8.26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主要增长因素来自于手机屏幕对AMOLED面板需求的增加。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其中45%以上的IT产品与显示器件有关;中国内地的手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中国内地的MP3/MP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OLE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因此,中国发展OLED产业潜力巨大。
LED芯片产量快速增长
LED芯片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LED芯片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芯片的品质和成本直接影响着中下游产品的性能、价格,及利润空间。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全球LED芯片市场可分为三大阵营:以日本、欧美厂商为代表的第一阵营;以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为代表第二阵营;以中国大陆厂商为代表的第三阵营。
在我国LED芯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早期产品主要以普通亮度芯片为主,生产厂商也只有少数几家。近年来,国内芯片生产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纷纷把产品重点集中到高亮度芯片上,直接带动了高亮度芯片产量的快速增长。国产LED芯片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在显示屏、景观照明、信号灯等市场领域已经占据主流地位,在照明、中小尺寸背光等应用领域也逐步获得认可。
根据The Information Network公司的报告“固体照明领域的革命: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市场观察和分析”, LED市场将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2011年的芯片出货量将比2010年增长40%以上,达到1650亿片;而到了2013年,LED的芯片出货量将达到2010年的两倍。另外背光LED将从2010年的200亿片增长到300亿片,LED背光渗透率将显着提高,2010年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使用LED分别为89%,18%,21%;而预计到2011年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使用LED将达到98%,50%,50%。
LED封装产能进一步扩张
LED封装是指发光芯片的封装,是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由于封装的技术含量与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它是LED产业链中投资规模最大且发展最快的领域。
近年来,传统半导体封装企业开始试水LED封装,半导体封装设备厂商逐步加大LED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封装企业更多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且不乏有部分实力企业向上游扩张。
我国LED封装产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各类封装型号,与国外的封装产品型号基本同步。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LED封装器件的制造中心,内地LED封装企业的封装产能扩充较快。国内LED封装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罗百辉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大厂加入战争,LEDTV2010将大举攻占市场,可望同步带动LED需求量正向成长,单就LED封装数来推算,2010年的需求达到93.6亿颗。随着更多资本进入大陆封装产业,我国LED封装产能将会进一步扩张。
LED外延片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LED外延片是指在一块加热至适当温度的衬底基片(主要有蓝宝石、SiC、Si等)上所生长出的特定单晶薄膜。外延片处于LED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含量最高、对最终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影响最大的环节。
近年来,下游应用市场的繁荣带动我国LED产业迅猛发展,外延片市场也迎来发展良机。国内LED外延片产能快速提升,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已开始进入中高档次。在芯片市场供货偏紧和各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2010年我国LED外延片产能继续扩张。在区域分布上,我国LED外延片企业主要集中在闽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外延片是LED核心器件中的前端高技术产品,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企业竞争目前仍处于“蓝海”阶段。国内外延片市场的基本格局是外资企业产品技术占据主导,本土厂商逐步崛起。罗百辉认为,为进一步完善LED产业链,“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强对上游外延片领域基础研究的投入,中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向上游拓展,国内LED外延片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鉴于LED的自身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大方面:
(1)显示屏、交通讯号显示光源的应用LED灯具有抗震耐冲击、光响应速度快、省电和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户外显示屏,分为全色、三色和单色显示屏,全国共有100多个单位在开发生产。交通信号灯主要用超高亮度红、绿、黄色LED,因为采用LED信号灯既节能,可靠性又高,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交通信号灯正在逐步更新换代,而且推广速度快,市场需求量很大,是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2)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汽车用灯包含汽车内部的仪表板、音响指示灯、开关的背光源、阅读灯和外部的刹车灯、尾灯、侧灯以及头灯等。汽车用白炽灯不耐震动撞击、易损坏、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1987年,我国开始在汽车上安装高位刹车灯。由于LED响应速度快,可以及早提醒司机刹车,减少汽车追尾事故,在发达国家,使用LED制造的中央后置高位刹车灯已成为汽车的标准件,美国HP公司在1996年推出的LED汽车尾灯模组可以随意组合成各种汽车尾灯。此外,在汽车仪表板及其他各种照明部分的光源,都可用超高亮度发光灯来担当,所以均在逐步采用LED显示。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是推广超高亮度LED的极好时机。近几年内会形成年产10亿元的产值,5年内会形成每年30亿元的产值。
(3)LED背光源以高效侧发光的背光源最为引人注目,LED作为LCD背光源应用,具有寿命长、发光效率高、无干扰和性价比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手表、手机、BP机、电子计算器和刷卡机上,随着便携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LED背光源更具优势,因此背光源制作技术将向更薄型、低功耗和均匀一致方面发展。LED是手机关键器件,一部普通手机或小灵通约需使用10只LED器件,而一部彩屏和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则需要使用约20只LED器件。现阶段手机背光源用量非常大,一年要用35亿只LED芯片。目前我国手机生产量很大,而且大部分LED背光源还是进口的,对于国产LED产品来说,这是个极好的市场机会。
(4)LED照明光源早期的产品发光效率低,光强一般只能达到几个到几十个mcd,适用在室内场合,在家电、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微机及玩具等方面应用。目前直接目标是LED光源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这种替代趋势已从局部应用领域开始发展。日本为节约能源,正在计划替代白炽灯的发光二极管项目(称为“照亮日本”),头五年的预算为50亿日元,如果LED替代半数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每年可节约相当于60亿升原油的能源,相当于五个1.35×106kW核电站的发电量,并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产生,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我国也于2004年投资50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半导体照明计划。
(5)其它应用例如一种受到儿童欢迎的闪光鞋,走路时内置的LED会闪烁发光,仅温州地区一年要用5亿只发光二极管;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电动牙刷的电量指示灯,据国内正在投产的制造商介绍,该公司已有少量保健牙刷上市,预计批量生产时每年需要3亿只发光灯;正在流行的LED圣诞灯,由于造型新颖、色彩丰富、不易碎破以及低压使用的安全性,近期在香港等东南亚地区销势强劲,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正在威胁和替代现有电泡的圣诞市场。
国内LED产品除了大量用于各种电器及装置、仪器仪表、设备的显示外,主要集中在:
LED照(1)大、中、小LED显示屏:室内外广告牌、体育场记分牌、信息显示屏等。
LED照明(2)交通信号灯: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市内交通信号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信号灯。
LED照明(3)光色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和室内装饰照明。
LED照明(4)专用普通照明:便携式照明(手电筒、头灯)、低照度照明(廊灯、门牌灯、庭用灯)、阅读照明(飞机、火车、汽车的阅读灯)、显微镜灯、照相机闪光灯、台灯、路灯。
LED照明(5)安全照明:矿灯、防爆灯、应急灯、安全指标灯。
LED照(6)特种照明:军用照明灯(无红外辐射)、医用手术灯(无热辐射)、医用治疗灯、农作物和花卉专用照明灯。
三、全球LED产业发展投资热潮
世界目前LED产业投资是很热的一个重点项目,全球各国对LED的研发生产都比较重视。日本已经实现1998-2002年耗费50亿日元推行白光照明,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美国2000年制定的“下一代照明计划”被列入了能源法案,计划从2000-2010年,投资5亿美元,用LED取代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预计到2025年,固态照明光源的使用将使照明用电减少一半,每年节电额达350亿美元,形成一个每年产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市场。
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前后,美国将有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替代,每年可节电350亿美元。日本也提出2006年就要用半导体灯大规模替代传统白炽灯。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评价认为,LED是继煤油灯、电灯之后人类的第三次革命。
虽然此前,国外很多的调查报告和分析数据都显示,2008年下半年欧美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均使LED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但仍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半导体照明市场在2009年还是会有不错的发展。
2009年2月初,ABIResearch旗下研究分支机构NextGenResearch指出,全球固态照明(Solid State Lighting,SSL)市场年产值可望在2013年突破330亿美元。根据NextGen的推估,LED市场当中的照明产品类别在2009-2013年期间的平均复合年增率(CAGR)将逼近22%.而StrategiesUnlimited预计,LED渗透到照明市场的趋势将会持续到2009年,与之前预测的35%的增长率相比,仍有17%的较低增长。从长远来看,照明应用领域的前景是乐观的。
以LED液晶背光市场为例:美国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LED液晶背光调查报告称:LED液晶背光在2008年下半年被越来越多的用作背光液晶电视领域的应用市场,将在2009年成为半导体产业中为数不多的亮点。iSuppli预计2009年LED液晶背光出货量将在2008年5100万美元的基础上增长到1.63亿美元,并预测2012年大约14亿美元的液晶显示器将被用作液晶电视领域。
如果整个经济能够复苏的话,那么在2010年高亮度LED市场增长将开始恢复。从2008年到2013年,预计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为19.3%,在2013年,高亮度LED市场将会达到124亿美元。
四、中国LED产业概况及发展展望
我国LED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形成产业,90年代已具规模。早期主要以封装为主,芯片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台湾。90年代初才开始有了中国的芯片生产厂家。
LED照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北京、长春、南昌、上海、山东、河北等地都有外延片、芯片批量生产厂家,南昌欣磊公司年产10亿粒芯片,河北汇能公司年产外延片3万多平方英时,河北立德公司年产I亿粒芯片,山东华光电子、上海大晨公司年产芯片量都在数亿粒以上。现在LED生产企业,包括芯片生产和后封装约100多家,2000年产量达800KK,产值47亿元,销售额近30亿。
中国LED产业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现阶段,从事LED产业的人数达5万多人,研究机构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特别是2003年中国半导体照明工作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于LED在照明领域的发展寄予厚望,LED作为光源进入通用照明市场成为日后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LED照明在LED上游外延片、芯片生产上,美国、日本、欧盟仍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而中国台湾地区则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LED生产基地。目前全球形成了以美国、亚洲、欧洲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并呈现出以日、美、德为产业龙头,中国台湾、韩国紧随其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积极跟进的梯队分布。虽然中国在LED外延片、芯片的生产技术上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庞大的应用需求,给LED下游厂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内生产的如显示屏、景观照明灯具等LED应用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LED照目前国内外延、芯片主要研究机构有北大、清华、南昌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物理所、中电13所、华南师大、北京工大、深圳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在技术上主要解决硅衬底上生长GaN外延层、GaN基蓝光波长漂移、提高内量子效率和出光效率、提高抗光衰能力和功率芯片的散热水平等等。
LED照国内LED外延、芯片的主要企业有:厦门三安、大连路美、、杭州士蓝明芯、上海蓝光、深圳方大、上海蓝宝、山东华光、江西联创、深圳世纪晶源、广州普光、扬州华夏集成等。
LED照国内主要封装企业有佛山国星光电、厦门华联电子、宁波爱米达、江西联创光电(10.14,-0.21,-2.03%)等;下游显示屏行业主要有上海三思、西安青松、北京利亚德。
中国主要省市LED产业政策及趋势分析
近几年,我国LED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快速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从上游衬底、外延,到中游芯片,再到下游封装、应用产品这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下游集成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珠三角、长三角、海峡两岸和北方地区为主的LED产业集聚地,以上海、深圳等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为重要增长极的空间布局。
为推动LED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早在“十五”期间就加大了对LED产业的扶持力度,接连出台若干重要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
(一)启动我国“半导体照明工程”,建立国家级产业基地。
2003年3月,我国“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标志着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同年6月,科技部联合信息部等多个部委及北京等11个地方政府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小组,并正式启动我国的“半导体照明工程”.2004年,协调领导小组与中国照明电器协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并先后批准建立了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快了我国LED产业的空间集聚,并推动了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组织开展LED照明示范工程。
2008年,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效照明产品以供货价格的30%-50%的补贴标准进行间接补贴。同年,科技部“十城万盏”LED路灯示范计划正式实施,以加快LED产品的示范推广。
(三)专门出台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005年,国家制定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计划以及2006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消费需求及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会同多部委联合制定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以及技术装备、照明产品及服务体系等三大重点领域,还从统筹规划、重大项目、示范工程、标准体系、鼓励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促进LED产业发展的其他政策。
目前,我国出台了不少有关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有些政策虽未直接针对LED产业发展,但它们的实施也为LED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及产品出口等方面:在产业发展方面,2007年国家计委、科技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中指出,功率型LED是光电器件,是新型电子显示器件,是国家优先支持的重点产业。
2009年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确保包括半导体照明在内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稳定增长,提高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
在推广应用方面,2001年出台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和《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以及2004年的《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推广高效的照明电器产品和节能控制技术。
在产品出口方面,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相关产品列入2007年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可享有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
此外,在技术创新、财税优惠、外资利用及人才等方面,我国还出台了一些有利于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享受15%的减免税收优惠;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研发的企业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主要省市LED产业政策
国内不少省市也纷纷制定了促进本地区LED产业发展的政策,着力抢占LED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大力推动LED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依据我国LED产业的空间布局情况,本文选取上海、福建、江西、台湾、辽宁及广东等产业集聚明显、具有代表性的6个省市进行产业政策分析。
(一)上海市LED产业政策
上海是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已构筑了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辐射嘉定、松江、杨浦等区域的绿色照明产业群。主要产业政策包括:组建上海LED产业联盟和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上海组建起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随后成立了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单位多达12家,包括3家科研院所、2所大学、7家企业,其中企业遍及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上、中、下游,这表明了上海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的合作由松散型向战略型转变。
成立LED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和投资基金。2008年,上海政府出资设立上海浦东半导体照明产业专项引导基金,目的是帮助企业缩小与国外产业化技术水平的差距,解决半导体照明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此外,还吸纳民间资本设立上海半导体照明暨光电产业投资基金。
出台上海LED产业基地规划。2006年出台《上海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规划》,全方位部署上海产业基地建设,同时也对LED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编制半导体照明专项指南。2010年出台了“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专项指南,以加强上海高附加值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水平。
(二)福建省LED产业政策
福建省LED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我国四大LED产业集群区域之一,现已拥有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厦门为核心,辐射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的涵盖整个海峡两岸的大基地格局。主要产业政策包括:出台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定位。2007年颁布《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LED制备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LED产品层次以中高档为主,LED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的战略定位,以应用促发展,引导、推广LED产品的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008年,福建还出台了《福建省关于联合开展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政策。
推进省部联动,加快闽台地区的产业对接。2008年,信息产业部联合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提出要共同推动福建省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双方还要促进闽台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等产业领域的对接。
专门出台LED产业人才政策。2007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培养我省LED产业急需人才的通知》,为LED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并要求“十一五”期间福建高等学校培养LED产业需要的研发型研究生50人、技术型本科毕业生300人、应用型高职高专毕业生3000人。
(三)江西省LED产业政策
经过几年的发展,江西省拥有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在LED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形成以南昌为龙头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明显,拥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产业政策包括:实施“十百千亿工程”.2005年江西把LED产业纳入《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十百千亿工程”中的“千亿产业”之一来培育,相继成立了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咨询专家小组。
设立光电子产业化专项资金。2004年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扶持光电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光电子产业列入南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扶持的产业,并设立光电子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光电子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等。
成立LE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0年1月成立南昌市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
(四)台湾省LED产业政策
我国台湾省是世界LED生产的最重要基地,其产量超过全球LED产量的1/3,目前我国台湾LED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LED市场第二位。主要产业政策包括:将LED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本世纪初,中国台湾地区政府将LED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并给予了必要的辅助,以推动产业内部合作和外部资源整合,达到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实施“白光LED照明产业发展辅导计划”.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07年开始推动为期4年的“白光LED照明产业发展辅导计划”,以发展白光LED组件及照明应用产业为主轴,协助厂商建立研发相关应用的关键性零组件及核心技术,提升LED照明产业的技术自主性及产品竞争力。
发布《照明节能推动方案》。2007年12月,台湾发布了《照明节能推动方案》,旨在通过长期规划以节能效果好的LED灯取代传统照明。
定期举办业界交流会和研讨会。例如,2008年台湾举办了“LED室内照明推动座谈会”与“高功率LED照明技术研讨会”,促进厂商间合作交流,提升产业技术水准,以推动台湾LED产业发展。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LED产业是台湾的“新兴战略性工业”,因此LED企业可得到政府的一定税收优惠。例如,企业股东可以获得抵减所得税的优惠,同时以补助研发经费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产业技术研发工作。企业具有研发团队,且有研发经验及基本管理能力者,可申请“业界开发产业技术计划”的补助。此外,投资人可以申请政府参与投资,出资额最高可达总资本额的49%.
(五)辽宁省LED产业政策
目前,辽宁省拥有大连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以大连为核心的LED产业布局,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LED芯片、封装等领域。主要产业政策包括: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及配套政策,提出要形成LED照明产业体系。2010年2月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LED照明装备,带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形成LED照明产业体系。而且辽宁近期将出台《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
大连出台若干产业配套政策,重点实施“双十双百”工程。作为国家LED照明试点示范城市之一的大连市,于2005年发布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产业招商奖励实施细则》以及《大连市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项政策措施,大力推动LED产业在内的光电子产业发展。2009年,大连市提出要强化产业配套政策,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即应用LED照明灯具10万盏,突破LED核心专利10项;培育LED骨干企业100家,实现新增绿色产值100亿元。
(六)广东省LED产业政策
广东是我国最重要的LED产业基地之一,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在响应国家号召、推广LED照明普及应用等工作中,广东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主要产业政策包括:组建广东LED产业联盟,制定路灯地方标准。2008年成立广东LED产业联盟,整合了广东LED产业的各方面资源,积极发挥了产业整体优势。积极发挥产业联盟作用,2009年7月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了《广东省LED路灯地方标准》,对广东乃至在更大地区内解决LED路灯问题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设立绿色能源产业基金,组织示范推广应用工程。2009年底设立了25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基金,以“用户+企业+银行”为金融创新模式,以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为主,通过联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城市绿色照明的投入,推动绿色照明产业发展。同年,广东省科技厅以东莞、中山等市为单位,开展“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推动LED产业大发展。
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产业技术路线图。2009年9月发布《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广东LED产业的技术升级路线。近期,广东拟出台LED产业的配套政策《关于加快发展LED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LED产业发展规划》,这对引导广东LED市场有序竞争、优化LED产业结构、提升LE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加强省市LED应用推广的配套政策。省和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了推动LED照明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了各项举措的执行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措施基础上,广东各地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政策。如深圳出台了《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广州制定了《广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广州市路灯节能设备安装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东莞颁布了《东莞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产品检测与评估方案》等。
广东LED产业发展特点
广东省LED产业始发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LED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近年来,广东LED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到应用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上,广东省LED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
近年来,广东LED产业发展迅猛,产业产值平均增速40%以上,是全国封装规模最大、投资最活跃的地区,承接了很多海外企业转移,也是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广东省从事半导体照明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已超过2600家,这些企业分布在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产品和配套产品(设备、零部件、原辅助材料)等环节,覆盖了产业链各个领域,尤其在中下游LED封装和应用产品方面,广东省LED产值占到了全国的70%左右。作为广东最主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省LED照明产业仍然逆市上扬,增速超过25%,2009年实现产值390亿元,企业逾2600家,从业人员130万人,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2、外延与芯片环节薄弱,封装与应用环节较强。
广东LED产业虽然形成了外延、芯片、封装和应用这一产业链,但是在各环节发展上并不均衡,呈现出外延、芯片环节薄弱,封装、应用环节较强的格局。从现有产业本身来看,广东省LED产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LED封装和应用方面,并形成了若干龙头企业,其中,中山木林森电子、深圳量子光电、瑞丰光电、广州鸿利和佛山国星光电在封装领域,东莞勤上光电在功率LED路灯,帝光电子在LED背光源,深圳康佳、联创仲和、联腾科技公司在LED显示屏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广东省LED产业在材料、外延和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比较薄弱。广东省所需LED芯片绝大多数需要进口或从台湾购得,主要的上游企业有深圳方大国科光电、世纪晶源、东莞福地电子等,均还未形成规模。
3、产业分布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集群效应显现。
近年来,广东LED产业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以广深为主轴,产业链向珠三角辐射延伸的格局。广东LED产业90%以上的产值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呈现产业集群的态势。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广东LED产业以深圳市最为集中,广州市次之,其它较为集中的区域还包括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惠州市等。其中,深圳市LED产业研发实力较强,成为太阳能LED灯具全球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LED背光源全球主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LED显示屏国内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LED封装和LED照明灯具的国内主要生产地区。广州市LED企业数量不多,但集中度高,带动能力强,在国内LED产业中处于高端水平,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广东省其他相关城市的LED产业和企业也具备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其中佛山市国星光电是国内最具规模的白光LED封装生产企业;惠州市的科锐光电是全球知名LED制造商,是美国Cree公司的封装子公司,其生产的大功率封装产品畅销海内外;江门市的真明丽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半导体照明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在装饰、景观及照明灯具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山市木林森光电是国内产量较大的LED封装企业。可见,广东省LED产业集群效应已在珠三角地区逐步显现。
4、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LED产业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LED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广东省把LED列入全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发布了《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深圳已出台了《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广州制定了《广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东莞颁布了《东莞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产品检测与评估方案》等。工作上,广东省政府设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产业的引导支持,组织实施“十城万盏”、“千里十万”、“粤港招标”、“产学研合作”等示范工程,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全国LED封装及应用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贸易中心。2009年广东省组织实施了“绿色照明工程”、“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等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攻关大功率芯片制造、延长大功率LED寿命、灯具结构优化设计和芯片散热等关键技术。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广东的LED产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5、LED主要应用于显示屏、照明和背光,企业细分市场在应用上,广东LED器件主要集中于显示屏、照明和背光。
其中,用于显示屏的大约占30%,用于照明领域(包括显示灯、路灯照明、交通指示灯、景观照明等)的占40%,用于LCD背光的占17%.在这些产品应用领域中,企业分工明晰,其中,生产LED显示的主要企业包括深圳洲明科技、联腾光电等;从事LED路灯、隧道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包括珠海杰莱特照明、东莞勤上光电、深圳邦贝尔光电、深圳阳光富源科技、广州中龙交通科技、广东昭信光电等;生产景观及室内照明的企业包括鹤山真明丽灯饰、帝光电子、广州亮美集光电、广东亚一光电等;生产LED背光源的主要企业包括深圳帝光电子、广州鸿利光电子、深圳伟志电子等。
广东LED产业发展趋势
在未来几年,广东LED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在技术上提升LED效率将成为主攻方向,在市场上SMD和大功率LED将成为主流趋势,在产品上白光LED将成为培育重点,而且,LED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应用产品将不断增多。
1、LED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0年,在广东省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和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起,成为广东近期重点主抓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广东LED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深圳、东莞、佛山、惠州、江门等地,也将LED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上游的外延片、芯片领域进行突破,从而带动广东LED产业实现高端突破。在市场上,LED的应用非常广泛,显示屏、背光源、路灯照明、交通显示等对LED的需求非常大。随着LED通用照明产品在未来1-2年内实现大规模商用,广东省LED产业即将迎来爆炸式增长。预计到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有望成为产值规模超三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因此,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下,广东LED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2、提升LED效率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LED产业发展中,芯片是关键环节。随着国内量产型GaN键合和剥离等设备和工艺的逐步成熟,广东LED芯片企业已开始进入垂直结构芯片量产阶段。下一步,以垂直结构为平台的芯片技术,包括与其它工艺技术的结合,比如低成本表面粗化,三维芯片、低热阻的芯片制备技术等,将使LED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另外,Side emitting芯片、AC芯片以及NBP(no-bonding-Pad)芯片等新结构和新技术,可能带来LED芯片的技术革命。不论是何种工艺、结构和技术,最终将由它们的性价比决定能否继续引领LED的产业发展。
3、SMD和大功率LED将成为LED市场的主流趋势。
针对LED应用市场的需求量增长,相应的LED市场增速也随之加快,尤其是SMD和大功率LED增长更为迅速,也逐渐成为LED市场的主流趋势。在LED产品中,广东LED表面贴装式封装支架大约占到40%的市场份额,其余60%则是引脚式,从技术的更替来看,引脚式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被表面贴装式取代。从国内实际需求规模上来看,表面贴装式LED精密支架需求量增长迅速,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并在2008年达到43.1%的高速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因此,广东SMD和大功率LED封装的市场发展广阔。
4、产品将以白光LED为主要发展方向。
高亮度白光LED的产品应用最为多元发展且成长性强,其需求量每年均以超过25%的速度成长,未来将主要应用于手机背光源、LCD背光源、一般照明及车用光源,因此将是未来成长的焦点。另外,广东省政府组织实施的“十城万盏”、“千里十万”、“粤港招标”、“产学研合作”等示范工程,更加增强了对白光LED的市场需求。因此,广东LED产业将以白光LED的发展为主,重点将集中在SMD、大功率产品等领域。随着惠州科锐将国外先进的大功率LED白光封装量产技术转入国内,估计广东白光LED今后将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产品不断增多。
由于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把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LED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色彩丰富可调、聚光性能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其应用面正在不断扩大,应用产品也在不断增多。当前,广东省LED主要用于路灯照明、信息显示、景观装饰照明、交通信号灯及部分功能性照明,如台灯、日光灯、射灯、筒灯和手电筒等,特别是城市景观照明和路灯的开发应用,目前正在成为热点。在应用产品中,LED产品不断增多,主要包括:电子仪器、设备、家用电器等的信息显示、数码显示和各种显示器,以及LED显示屏;城市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航海和江河航运用的信号灯等;汽车内外灯、转向灯、刹车灯、雾灯、前照灯、车内仪表显示及照明等;手机、MP3、MP4、PDA、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健身器材等。
广东LED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广东LED产业发展,现从顶层设计、省市联动、行业组织、技术创新、资金扶持和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广东LED技术路线攻关计划”.
LED产业已列入广东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一,因此,在政府层面上,要制定并出台《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加快发展LED产业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广东LED市场有序竞争,优化LED产业结构,提升LED产业竞争力。2009年9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LED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广东LED产业的技术升级路线,因此,在今后,要按照产业技术路线图确定的研发项目和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广东LED技术路线攻关计划”,建立包括资金、项目、运作、评估等在内的LED研发专项计划和产业化支持计划,促进全省LED产业健康发展。
2、建立省市联动机制,促进LED推广应用。
省和地方政府要联合建立推动LED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国家和省相关措施基础上,广东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LED支持政策,对推动广东LED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省市联动机制,省和各地方要进一步出台扶持LED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LED更广泛应用。
3、组建LED产业联盟,推动LED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广东省LED产业联盟或LED行业协会,整合广东LED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服务机构等各方面资源力量,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力推动广东LED产业发展。利用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这一平台,推动广东LED标准体系建设。加大LED标准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从省委省政府层面制定工作进度表,出台一系列促进广东LED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标准,并注意与国际标准衔接,逐步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LED产业地方标准体系。
4、加强LED产业技术研发,建立产品检测平台和示范评估体系。
以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加强LED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国外对LED核心技术封锁的困局,着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LED制造研发,通过开发出更多的先进自动化技术来提升LED产品的品质和降低人力成本。发挥政府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LED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与产品的示范推广,从而加快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使更多高质量的LED产品进入市场。同时,要建立起广东省统一规范的LED产品检测平台,加强全省检测平台与全国CALLPER检测报告项目的对接,提高LED检测质量和产品质量。此外,广东省可以借鉴美国Gateway示范评估的做法,对LED示范项目进行定量详细的产品性能和成本效益评估,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形成行之有效的示范评估体系。
5、设立LED产业发展基金,鼓励LED产业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是广东省LED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此,要依托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励平台,设立省级半导体照明和LED显示专项科技奖励基金,完善推荐和评审机制,鼓励企业、科研院所从源头上进行技术创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和LED显示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另外,要设立广东省LED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基金,吸引国内外专业人才在广东省创业和就业,提高全省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以及LED产业的研发能力。
6、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配套产业及物流体系建设。
从税收、出入境、检验检疫手续等方面,鼓励LED企业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开拓国际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在照明和显示产品方面的环保和节能准入门槛,鼓励和扶持产业升级,实施节能产品补助政策,优先采用本省LED产品,将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相关的配套产业,合力打造广东LED产业竞争优势。加快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审计服务等商务配套服务来发展,为企业构建方便快捷的商务环境。建立与LED产品相关的运输业在国内和国际物流的策略联盟,相互融合,建立和完善广东省LED产业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LED产业呈五大发展趋势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照明产业产值增长迅猛,年复合增长率达12%以上。这种高增长率的背后推手就是在市场上日益走红的LED。在一系列的数字背后,是产业界和资本界携手推动市场繁荣的动力。未来国内外LED照明产业和市场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1、产融结合 撬动市场杠杆
2011年LED显示应用企业的上市步伐将会加快,并购重组等资本与市场的结合不可忽视,将推动LED显示应用行业格局的重大调整。行业内既有提供全系列LED显示应用产品的规模企业,也有逐步形成以特色和专业市场为主的企业,市场细分更加清晰。华南地区的LED显示应用行业将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并形成若干以出口业务为主的骨干企业。
LED显示应用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资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突出。在内地市场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目前尚处于原始阶段。2010年年底,雷曼光电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开创了LED显示应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先河。
国际LED照明巨头飞利浦、东芝已领先业界成功开发出800流明LED球泡灯,并且正在积极研发1000流明以上LED球泡灯。800流明LED球泡灯、每1美元达1000流明的封装、高电压LED以及增加红光的暖白光LED是大势所趋,将成为LED芯片商着力耕耘的技术重点。
现阶段,众多LED芯片商正试图增加AIGalnP当中的红光LED实现高演色性,相较于蓝光LED混合萤光粉的暖白光方案演色性达82%,混合红光LED的暖白光演色性可高达90%,因此将成为市场主流。
此外,高电压LED主要瞄准室内照明,有利于简化LED与电源转换器的设计。相较于直流方案,高电压方案可减少发光效率下降,且采用更高效率的驱动器,加上不会出现交流电方案的故障弊病,以及制造成本低和生产容易性,将成为最容易达成高性价比LED灯泡的方案,成为LED芯片商群起争夺的市场。
2、上下游企业联手谋发展
企业间的合作特别是上下游企业合作将成为LED产业另一趋势。晶元光电是我国台湾地区专业生产超高亮度LED磊晶片及晶粒的上市公司,自有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技术,是目前全球LED外延级芯片的主要制造商,拥有完整的LED芯片产品知识产权。
3、白光LED器件项目获财政资助
从LED产能技术配合可用性来看,我国提出了降低税率、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免费用地等优惠措施。该计划相当于鼓励国内现有的LED制造商扩大产能,这也将导致许多新的竞争者出现。来自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的LED厂商也在积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成为推动产能增加的因素。
照明市场最先激活的是户外大角度照明,例如路灯、广告牌灯等。室内照明首先激活的将是长效照明应用,包括隧道、超市、厂房、商场、办公楼。预计到2011年年底,大部分的商业照明市场将被激活。家庭照明则主要是高端客户,集中在公寓、别墅等高档住宅。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由于LED产品和技术趋向雷同,在未来的3-5年中,LED照明产品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成为常规产品,而这段时间内也将逐步迎来LED行业的大洗牌。届时LED行业将与其他行业一样,有品牌、有技术、有资本实力的企业将会立足LED业界,而一些低端、杂牌企业只能在狭缝中生存。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走狭窄市场路线,以小市场大份额获取生存发展空间。
4、细分市场 决胜在终端
相对于传统灯饰产品而言,在未来一定时期,LED产业发展格局将保持平稳,仍以渠道为王,这是整个灯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洗牌就是一次提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如此,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再往上走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罗百辉认为,目前国内LED企业是在政府鼓励扶持下,通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和“十城万盏”等获得了快速发展。而接下来LED照明要作为新的节能光源,快速被消费者认同,进入寻常百姓家,亟待突破的瓶颈是产品门类、规格、价格、品牌、营销模式、渠道建设等。
5、大品牌注入新生力量
虽然整个产业环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所谓的LED龙头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2%,这充分说明LED行业还缺乏品牌领军企业。纵观我国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照明行业存在产业集中度偏低、研发能力有待加强、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行业亟待整合升级。在营销手段、品牌建设上,LED行业整体还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而大品牌的进入能为照明行业注入新生力量,对于打造民族品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