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悖论
廖仁平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悖论 系统悖论 传统文化
提 要:简介了部分《道德经》知识背景,并对部分《道德经》内容进行了评价,初步揭示了老子思想的概率性存在特征。
1 道德经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此语正好是对道德经中普遍存在悖论的一种形象描述。
《道德经》中的智慧非常深刻辩证,主张无为、处下、不争。充满了佯谬(也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乍一看,有许多说法都超越了常识,但智慧地多想想又觉很有道理,特别是在“物竞天择”广泛存在的人类社会进化中,人为太过,所以物极必反,使得老子哲学得到许多验证机会。但老子哲学只是强调了无为的一面,但实际事实并不全然如此,用今天的概率语言讲,老子哲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概率性必然。
近一二百年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使人性有过度膨胀趋势,这表现在方方面面的过度人为改造自然而不是顺其自然,负作用已经日渐严重,也正因为此,老子哲学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我对部分道德经原文的评语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评语:玄之又玄且有无悖论之理?
我的评语:真如此的话,还要政府干什么?此为无政府主义提供了强大理论依据!可惜人类社会发展并不如老子所愿!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无为他有为,有为者尚贤图强就会灭了你…
我的评语:在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争就会被边缘化,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此等分寸常人难驭。
我的评语:到底要不要讲仁义道德?要不要习巧求利?这一问就会引出诸多悖论。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我的评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是有条件的,有范围的,此论既似佯谬又有点似是而非。
我的评语:凡事都讲认真者看来并不一定就会有好效果,还要不要讲认真?面对此等悖论,有几人不晕?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我的评语:此等愚民政策现在有几人信?
3 结束语
老子的《道德经》思想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影响广泛。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很难真懂,这就必然表现为诸多的佯谬或似是而非型悖论。其实,用概率语言来理解老子思想,许多悖论将烟消云散。老子的全部思想都有可能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这正好说明了其思想的概率性存在,所不同的是不同时空中老子的不同思想内容正反面的证据多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