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只要你一出现,大家都会对你充满了敬意、充满了信任、充满了热爱。你说的话别人都相信,你的行为举止都给别人带来安详和幸福快乐。你真正有了这样的德行,就可以说是顺天意得民心,大家都想把你当菩萨供起来,天天给你烧香。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这样的话,你的名声不仅能够传遍文明教化的中央之国,而且你的德行还能够像雨露一样,滋润偏远的、乃至未开化的野蛮地区,让那里的人们也能够接受圣贤教化,让那里的人们也变得文明起来。
在《尚书•大禹谟》里面有一个故事,说大禹继承了舜帝的天子之位,天下人都来朝贡大禹,但是唯有南边的少数民族“三苗”没有来朝贡。这三苗是很野蛮的民族,没有文明教化。这时候,就有人跟大禹说,他们不来朝贡,不听天子号令,要不要去征伐他们?大禹犹豫了,去攻伐吧,可三苗很强悍,没有胜算;不攻伐吧,天威被犯,也太没有面子了。正为难间,大臣伯益就说了一段中国政治史上的名言:“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打是没有用的,而且战争的成本太高,其实,只要把您大禹王的德性发挥出来,就能感天动地。而且,德性发挥出来以后,“无远弗届”,无论远近都没有界限,你的德行教化都能够传播过去。后文还说:“至诚感神,矧兹有苗”,你真的有了以德服人的至诚之心,神灵都会感动,何况那些不听话的三苗呢?!大禹觉得这建议很好,就不征伐三苗了,而是以德服人,在国内“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他在国内宣扬推广他的文化,并制定了雍容和雅的音乐舞蹈,给大家表演。大禹通过这些文化艺术教育,让整个社会面目一新。这个先进文化的气场不得了,真的是至诚感神!七十天之后,三苗就主动派使臣来朝贡了,不再捣蛋。从此以后,天下大治。
《尚书》里的这个记载,就说明了文教德育的作用,它比起战争管用得多。你看现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管外面出了什么问题,不管是面对伊拉克也好,面对巴勒斯坦也好,面对朝鲜半岛也好,再乱的地区,都劝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不要动不动就动武。很多愤青觉得窝囊,其实,这也是有历史传承的,比你动不动就打效果好得多。
再看下面,“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这一段就更加往前推了一步。凡是通车的地方,凡是通船的地方,凡是步行能够达到的地方,乃至于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能够承载的地方,凡是太阳月亮能够照到的地方,凡是能降下霜露的地方,等等,没有人不尊敬天下至圣的德性。所以说圣人的德性是可以配天的。所谓配天,就是与上天的德性相匹配。庶民以圣人为天,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虽然现代人对上古三代的历史考证,很多人认为未必像儒家所描绘的那样完美,中间也有许多异议,但是,我们从这些经典的记载可以看出,起码这是中华文化的理想所在。中华文化的的伟大之处,就是有这样一种理想,即通过圣贤德行,来教化天下。
我们看世界近代史,大英帝国称为“日不落”帝国,只要是太阳照到的地方,都有大英帝国的臣民,都是大英帝国的附属国,很是了得。但是,这是怎么来的?是通过武力、强权征服掠夺而来的,所以,很快就在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当中分崩离析了,“日不落”帝国也是昙花一现。
但是,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是对世界、对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是要建立一个以仁德的教化为基础的大同世界,让全天下的人都成为一家,全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你看西方人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化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当地人当成奴隶,以致于出现了近代臭名昭著的“贩奴运动”。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里面所没有的。中华文化里有的是大同世界的理想、天下一家的精神。既然是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你就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别的民族,家人是用来亲近和关爱的,不是用来征服、掠夺的。这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人类的终极理想。
中华文化的这个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今天在物质层面上,这个天下大同的雏形几乎有了,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没那么容易。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人类愿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愿意选择以仁德作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交往的基础呢?还是选择强权作为互相交往的基础?所以,目前我们这个“地球村”,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交往密切,但是,也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危机重重。现在的人类正处于危险的十字路口,结局到底会怎么样?这是由全体人类的共业所决定的。我们作为个人,只能以最美好的心愿,去祝福人类的未来。
再看下面,“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这一段就更加往前推了一步。凡是通车的地方,凡是通船的地方,凡是步行能够达到的地方,乃至于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能够承载的地方,凡是太阳月亮能够照到的地方,凡是能降下霜露的地方,等等,没有人不尊敬天下至圣的德性。所以说圣人的德性是可以配天的。所谓配天,就是与上天的德性相匹配。庶民以圣人为天,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虽然现代人对上古三代的历史考证,很多人认为未必像儒家所描绘的那样完美,中间也有许多异议,但是,我们从这些经典的记载可以看出,起码这是中华文化的理想所在。中华文化的的伟大之处,就是有这样一种理想,即通过圣贤德行,来教化天下。
我们看世界近代史,大英帝国称为“日不落”帝国,只要是太阳照到的地方,都有大英帝国的臣民,都是大英帝国的附属国,很是了得。但是,这是怎么来的?是通过武力、强权征服掠夺而来的,所以,很快就在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当中分崩离析了,“日不落”帝国也是昙花一现。
但是,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是对世界、对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祝愿,是要建立一个以仁德的教化为基础的大同世界,让全天下的人都成为一家,全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你看西方人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化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当地人当成奴隶,以致于出现了近代臭名昭著的“贩奴运动”。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里面所没有的。中华文化里有的是大同世界的理想、天下一家的精神。既然是大同世界、天下一家,你就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别的民族,家人是用来亲近和关爱的,不是用来征服、掠夺的。这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人类的终极理想。
中华文化的这个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今天在物质层面上,这个天下大同的雏形几乎有了,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没那么容易。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人类愿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愿意选择以仁德作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交往的基础呢?还是选择强权作为互相交往的基础?所以,目前我们这个“地球村”,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交往密切,但是,也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危机重重。现在的人类正处于危险的十字路口,结局到底会怎么样?这是由全体人类的共业所决定的。我们作为个人,只能以最美好的心愿,去祝福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