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黄金周结束了,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无论过得充实,还是过得匆忙。“你站在人海看风景,看人海的人看你。”毋庸置疑的是,大多数人都在抱怨黄金周含金量不足:旅游变成了挤游,休闲变成了讨嫌。公众对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唤,正是对带薪休假不足的具体而微的表现。
对于公共假期的制度性设计,当无法满足公众需求时,无论怎样进行微调,都难逃遭诟病的命运。通过黄金周被放大的,除了重复一年又一年的尴尬际遇,其实更多的并不在于黄金周本身,而在于日常公共治理欠账的累积。无论交通拥堵现状,还是服务质量下降,都凸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专家认为,平时带薪休假制度如果得不到完善,势必影响到“黄金周”的含金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但“现在适合出游的长假只有国庆节,大家都扎堆出去,舒适度打了不少折扣。”这除说明优质新景点开发速度及旅游接待能力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外,还反映了带薪休假制度的不完善等症结所在。
即便硬件配套跟上了长假的设计,但软件的脱节仍难保两全其美。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平常尽管孩子有寒暑假,但家长却并没有相应的带薪假期,于是只有趁黄金周长假带孩子去见世面,这就让黄金周成为可以预见的“黄金粥”了。公共管理积弱的弊病,毫无悬念地会在汹涌的人潮前“集中爆发”。
就像有媒体所说那样,对最广大一线劳动者来说,每个法定长假都是难得的家庭聚会日。在春节作为国人传统的团聚年节的意义层面,唯一可称为黄金周的十一长假,其到处打拥堂的现实就难以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难以消弭。当假期经济被接连出现的问题所侵蚀,再大的“金矿”也会有被掏空之时。
本报评论员林小明
黄金周何时不再“黄金粥”?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