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期待减税“利好”来得更猛烈些


  据财政部网站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称:自2011年11月1日起,将增值税起征点幅度提高至每月5000-20000元,此前为2000-5000元;将营业税起征点幅度提高至每月5000-20000元,此前为1000-5000元。

  对比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两组数据,明显看得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征点的调整,意味道着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将在现有的条件下,少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因此,舆论据此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这是继9月1日起施行调整个税起征点之后,又一次具有较明显感觉的减税举动,这毫无疑问地将对民众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在当下物价与生活成本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调整起征点的减压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考验。但从中读出善意,应该是无疑的。在不久前,媒体揣测今年财政收入将破10万亿时,广大群众期待最强烈的,便是减税,这也算是对这种期待的一种积极回应吧。

  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调整起征点,虽然举动较大,但让其真正起到惠民与利好,还有几道关口要闯。首先,本次调整起征点,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负担,但相比于人们对税率的调整愿望来说,还是打了一个折扣。目前我国的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应该不算高,但由于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大约相当于消费型增值税的23%,再加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费用,以及由于机制本身的缺陷造成的重复征税等,纳税人的税负在国际上已处于较高水平。而就公众的意愿来说,提高纳税门槛,不如降低税率和减少重复征税来得更直观。显然,本次调整,离他们的愿望,还有不短的距离。最近上海正在进行的综合税制改革,也只是在“试点”的层面。因而,把本次征税起点的调整,看成一种好的迹象,而非终极结果,更现实一些。毕竟,靠一两次的减税,就能摆脱全球税负痛苦第二位的位置,还是比较难。

  也有人担心,提高起征点的减税,在执行层面上,是否存在阻碍?他们认为:就实际情况而言,小额纳税人都是定税,只要不开发票,监管部门根本掌握不了他们的营业额,所以这项政策基本上是一纸空文,看起来减征了,实际上丝毫不会影响税收收入。而本次调整的一个显著效果,是可能使制造假发票的人,业务量呈上升趋势。

  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新的税率起征点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都调整至每月5000-20000元,其变化区间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数倍。这使得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增大,如何从机制上保证这个空间不成为腐败的漏洞,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欠发达地区,在执行税收政策时的一些土霸王式的做法,也值得警惕。比如,以我一个远房亲戚为例:他开个十几平方的夫妻小店,以前税管定3000元的营业额,定额税260元/月,开发票另加税8%左右,今年税管专员说起步价就是5000元了,定额税495元/月,开发票另加税也差不多达到10%了,他很无奈地说:没5000给你定5000就是了,这算什么难事?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再利好的政策,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

  不管怎么样,我们有理由对此次调整,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因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企业负担。在银行银根缩紧的大背景下,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小企业的,这对鼓励创业、保持物价稳定和刺激消费,都会有一定的作用。而民众最大的呼声,就是希望这次增值税营业税调整起征点只是利好的开始,而不是结局。让这种利好,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