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豆腐保平安
黄豆真是好东西,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生成黄豆芽,磨成豆浆,制成豆腐及其它豆制品,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餐桌。当今世界“天然、健康”食物引领风骚者之一,乃是源自我国的豆芽菜和豆腐。据报导,欧洲、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都有豆芽的专门制造厂,豆芽在国外非常流行。
中国的豆腐也以其独具的魅力进入美国市场,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突出优点而成为公认的理想食品,受到美国人的青睐。豆芽菜清素悅目、脆嫩爽口、简单制作、雅俗共赏。既可以是饭桌上的一款家常菜,又能成为席间的美味佳肴。由于豆芽卡路里含量低,而且是零脂肪,吃多少都不会发胖,因此。豆芽成为很好的减肥食品。豆腐不仅味美,还具有养生保健之功效。
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作用。俗话说“豆芽豆腐保平安”,这正是人们对其营养保健价值的肯定。豆腐及其制品种类繁多。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在北京叫“老豆腐”,在四川则称“豆花”。豆腐的“近亲”颇多,用豆腐压紧成型的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的是“豆腐皮”,压得更紧而且更薄的是南方的“百页”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油皮”。现在超市里有一种“日本豆腐”,是用鸡蛋加工成的复合豆腐,另外还有鲜红色的“草莓豆腐”、米黄色的“芝麻豆腐”、碧绿色的“菜汁豆腐”,以及加有花生仁的“营养豆腐”,都属于复合豆腐的范畴。
豆腐的烹制方法亦种类繁多。豆腐既可以做成凉盘,也可以进行热炒。最简便的吃法是凉拌,其中最著名的当是“小葱拌豆腐”。这道菜的关键是一定要用像筷子细的小葱,用小香葱尤佳。香嫩的小葱切成细末,加盐、味精和豆腐拌在一起,“一清二白”,清香鲜嫩,滑爽可口。“香椿芽拌豆腐”是豆腐菜系中的上品。鲜嫩的香椿,芽叶初舒,颜色红紫,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揉以细盐,切为碎末,与豆腐拌匀,下香油数滴即成。此菜奇鲜异香,于滑嫩中细品脆爽,吃一次三春不忘。凉拌豆腐最好用“南豆腐”。热炒豆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豆腐先用油煎,然后烹制;二是豆腐先用油炸,然后烹制;三是豆腐直接烹制。
属于第一类的有家常豆腐、虎皮豆腐、锅塌豆腐等。“虎皮豆腐”是将北豆腐切成半公分厚的长方块,用平底锅温油两面煎,稍结薄壳,表面发皱微黄即可铲出。将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糖,兑入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慢炖,约十五分钟,收汤装盘。成菜呈金黄的虎皮色,外形整齐,入口鲜香,营养丰富。
第二类的代表菜肴为“布袋豆腐”。豆腐切片用油炸成金黄色后,开口掏出空心呈“布袋”状,将虾肉等调制的馅儿装进空心中,用韭黄扎好口,便成了布袋状的加馅儿豆腐,入屉蒸熟,用冬菇和西兰花作配料,装盘后淋上调好味的芡汁即可。成菜美观,荤素搭配,口感鲜香。
第三类的代表当推“麻婆豆腐”。相传一位姓陈的婆婆,脸上有几颗麻子,人称“陈麻婆”,她烧的豆腐名闻遐迩,非常好吃,人们便以“麻婆”命名之。烹制时要将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开水泡去涩味。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六成热,将剁细的牛肉末炒散后,加郫县豆瓣翻炒,然后加鲜肉汤,最下豆腐丁,用中火烧至豆腐入味,勾芡收汁,撒花椒末即成。烹制“麻婆豆腐”的关键在于: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三是要用郫县豆瓣。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六是要趁热吃。“麻婆豆腐”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