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中国的电影市场,香港的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内陆的陈道明,濮存曦,比较年轻的陆毅,更年轻的邓超;还是国外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的梅尔吉布森,理查·基尔,皮特,汤姆·克鲁斯,基诺·里维斯,……影视巨星中,男主人公以英俊的外形取胜的居多,他们通常以迷人的微笑,幽默的言语,潇洒的动作吸引女观众的眼球,被称为“白马王子”或“少妇杀手”。与这些影星相比,葛优是个异数。把这么普通的一个人物搬上荧幕还让大家都喜欢上他,这对男演员的演技要求不可谓不高。然而葛优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上帝没有赐予他一副俊朗的外表,他却凭着自己的执着与努力,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思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让普通人形象也能在荧幕上大放异彩。
2010年岁末,《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轮番上演,引发了国内电影市场最惨烈的“贺岁片之战”,耐人寻味的是,这三部贺岁大片中都有一个主要演员——葛优。对很多影迷来说,年底一定要看一场葛优主演的贺岁电影,不然就感觉少了点什么,说起影屏上葛优式的幽默,人们或许都不陌生,葛优在喜剧中不动声色的出色表演,以致于“葛优一出场,观众就发笑。”他在观众眼里成了开心的象征,从影30年,他给观众留下无数个形象鲜明的幽默形象,从他的口中说出的无数句台词成为时代流行语,是什么成就了葛优?
葛式幽默的独特魅力
他有一颗中国最著名的光头,一张被所有人认识的很中国的喜剧面孔,每到岁末,中国电影观众就开始惦记那光着脑袋的葛优葛大爷。葛优是1988年主演著名导演米家山拍摄的《顽主》开始走红的,剧中他变成王朔笔下那个“冷面热心”的小人物,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主演了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等片,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要数辛酸小人物被他刻画得最惟妙惟肖。
葛优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上。葛优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用一些特别正式的语言表现一个浅显和生活化的意思,在强烈的反差中让观众回味无穷。影片《甲方乙方》中他对前来应聘的笑年轻说到:“这是将别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将爱和欢乐传播到人间的天使的工作。”这种化用文学用语的方式显然不合时宜,而正是这种不合适让人有捧腹大笑的欲望。影片《没完没了》中葛优决定放弃对阮大伟实施最后一个毒招,他是这样说的:“算了,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有多少深仇大恨啊。”用“人民内部矛盾”这个词也写显得做作,但是作为一种幽默的语言手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手机》里的那句“做人要厚道”,《天下无贼》中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等等,这些语言表面上看很严肃,但是在一些不严肃的场合所出来就显得幽默风趣。
葛优从一出道到如今的影坛大腕的位置,一直没有离开的喜剧角色,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葛优演的贺岁剧无一例外地以北京为背景。即便是与徐帆主演的《不见不散》,两人也是北京人,身上透出一股北京的文化气息。即已北京为背景,则其无可避免地要体现出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在平凡的城市生活中嬉笑怒骂,颇有相声的幽默风格。葛优的电影往往整部剧都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然而正是如此也只有耐着性子仔细品味方可发掘其中的笑料。尤其是他的台词更是成为整年整年的精彩语录,“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21世纪最缺的什么?人才!”他的喜剧形象己在观众心里根深蒂固。
用幽默弥补了外在形像的不足
在1998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上演了中国电影界一段“父子同得奖”的佳话———70岁高龄的葛存壮凭借在《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的齐白石一角,夺得了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奖。他的儿子葛优,则因为在《甲方乙方》中轻松自然的表演,赢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按照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这父子俩都不太适合演正面人物。大概葛老爷子也想不明白,掐着手指头数数:地主冯兰池、小队长龟田、汉奸杨守业……自己演了一辈子戏,大多是诸如此类的“坏蛋”,怎么到了跟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儿子葛优这里,都是些幽默、阳光、善良的男主角。而看葛优主演的爱情剧的时候,一开始都会有种感觉,觉得自己怎么会爱上他呢,看他的长相,实在算不上五官端正,头发也稀少了些,但是却随着影片的一段段展开不知不觉的走进他设好的套里,爱上他了。再过几天一想起来连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不是说好的不喜欢他么?
出身于演艺世家的葛优,名字中的一个“优”字,在古汉语里就是演员的意思。既不英俊也不酷的葛优能在众多男演员里一枝独秀,除了他独特而松弛的表演外,关键在于葛优塑造了一系列都市小男人的可爱形象。葛优就是这样靠着平民化的表演,鲜活的人物,占据了偶像明星驰骋的舞台。有些人不解,为什么最佳男演员不是强壮硬汉不是英俊小生,却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平民形象?其实这也客观地反映出老百姓的审美取向。葛优的表演连专家都不敢轻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这个丑男人让无数的观众喜爱,在百花奖中得奖最多即是证明。部分观众就认“演技”两个字,虽然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与专家不会一致,但观众觉得他在电影中的角色就在他们当中时,他就会赢得观众发自内心深处的好感。这个长得有些“对不起观众”的男演员,适时地以小人物的乐观占据了中国影坛的重要位置。
事实上,在经历了奶油小生、钢铁硬汉的男性审美观的变化后,人们终于开始更多地关注男人的“内在”。除了“帅”“酷”等时尚气息极浓的字眼,你尽可以用你认为合适的甚至夸张的褒义词赞美这个秃顶丑男人。是的,葛优虽然在形象上丢了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国际“影帝”,成为贺岁片的一个另类符号,成为中国电影的票房保证。甚至有的影评家说,长得帅有屁用呀,在“葛大爷”面前,徒有漂亮的外壳显得多么的浅薄呀。
葛式幽默的品牌价值
自去年《非诚勿扰》与斯巴鲁合作后,公司通过葛优的亲民幽默的形象,迅速拉近产品与客户的距离。使企业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打入中国汽车市场,取得良好的品牌信任度和效益。据悉,近期葛优又代言了我乐橱柜,不但拍摄广告,还会作为企业形象大使赴灾区进行公益活动。其适合代言的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选项,其中超过56%的参与者认为葛优适合代言通讯和娱乐休闲产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成功代言了神州行等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其品牌效益的体现。
葛优作为实力派当红影星,演艺生命比大多数男演员都要长。39%的受访者认为葛优幽默气质突出,同时亲和力也获得20.1%的认可,这一组数据更超过了公认的喜剧大腕赵本山,幽默感排名全国第一。以其一贯的精品路线,保持着较好的美誉度和形象认同,使得葛优虽然曝光率不高,但是在观众中的形象一直保持不变。其幽默、亲民的形象已形成品牌,为大众所接受。葛优幽默亲民的形象十分适合代言大众化的广告产品,无论影视作品中塑造什么形象,其在观众中的良好形象不会改变。而今年的贺岁档三部影片的上映,虽然葛优饰演角色不同,但是观众对葛优形象的认同不会改变,曝光率只会增加其代言的产品增加品牌认知力。因此企业在寻找代言人时,不应只注重当下的认知度,更应注意明星的品牌识别度,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坚持扎根于贺岁片
葛优光辉的百花历程当中,得过三次最佳男演员奖。分别是《甲方乙方《大腕》和《手机》。而为他赢得一届最佳男配角奖的则是影片《过年》。而葛优在观众中的影响多半是这些年大行其道的贺岁片带来的。贺岁电影横空出世是在1998年,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的问世,不仅为冯氏喜剧电影开创了新时代,也让葛优的喜剧天分得以发挥。事实上,葛优是在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扮演李冬宝之后名声大噪的,李冬宝和后来葛优在贺岁片的形象多少有些相似,总是用耐人寻味的幽默赢得观众好感。葛优从贺岁电影中得到“便宜”,他心里最明白,所以他对贺岁片自然情有独钟。
冯小刚曾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目前男演员中,有票房保证的不过三五个,而葛优是首位。冯氏有如此肯定的信心,当然是他自己与葛优合作出来的。其实,葛优的“冷幽默”更和冯小刚导演的京式搞笑不谋而合,二者相得益彰,连续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等影片高高竖起了内地“贺岁片”的大旗,每到年终岁尾,观众们都盼望着这哥俩儿联手,给劳累了一年的全国人民来一次心理按摩。
这几年葛优与冯小刚数度合作打造中国贺岁影片,这使得葛优的银幕形象再度得到喜剧性的升华。也正是由于这份义气与执着,他的戏份才更出彩,再加上他工作认真仔细,对待角色从不怠慢,让他哪怕一言不发都能逗得观众哄堂大笑,甚至一度出现了这样一个效果:葛优越是严肃,大家越觉得可乐,甚至他正而八经说句一点也不可笑的话,可观众还是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样乐不可支,因此能在机会到来之际迅速脱颖而出。葛优幽默人生的背后蕴藏着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他证明的是,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凤凰涅槃式的长久的坚持和等待。(文/风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