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赴京参加了财新峰会各个环节的讨论,其中破解地方债环节,尤其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发言嘉宾先后罗列了地方债不同报道数据,有的说8万亿,有的说10.4万亿,可以看到无论是8万亿,还是10.4万亿,都隐藏着偿债风险。相关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在于中央和地方财权,责任不对称,必须进行新的财税改革,使责任和财权对等,而当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快要走到尽头,如果依靠土地收入来偿债肯定是不足的,更何况土地收入还有多种用途,最终用到偿债的出让金将很少,对此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认为资产变现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
我认为现在在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央采取的态度很值得质疑,也就是最后的问题都由中央政府承担,显然这会助长地方去催生问题的,比如在地方债的处理上,要分清是什么债,合理评估产生这笔债产生的合理性。如果更多的是形象工程性质的债,中央不许买单,地方自行解决,特别是督促地方通过资产变现来偿还,如果不足的话,连带把决策的拍板者收入纳入偿还得范畴,现在的问题是中央希望地方大干快上,而同时地方大干快上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反而会因此升官发财,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