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甘肃省委王三运书记反映丢失国家干部档案省工信委拒不担责的申诉书


 

人:董洪,男,汉族,民盟作家,西北农工商报社副总编,住所兰州市城关区贡元巷4501室。联系电话:417787713893319029

被申人: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住所:兰州市中央广场1号。联系电话:46092754609277

法定代表人:李平;职务:主任

案由:申诉人因与甘肃省工信委的人事纠纷一案,对甘肃省工信委201118口头答复不服,提出申诉。

申诉事项

 1令被申出具恢复干部档案的红头文件和配合查询介绍信

 2令被申人承担申人的配合查询出差住宿费、伙食费和交通

 3根据1993年退回档案的答复2004年省人厅的裁定1993年被申诉人人的调动无效,令被人协助甘肃公务员局恢复申公务员的身份

    4令被申人完善申人的“年度考核登记表”等人事材料,并协助甘肃省人厅健全申工资档案,补发其1994来国家供养的财政工资;

5令被申人赔偿人分房的福利待遇损失

事实理由:2011年11月18日,甘肃省工信委组织人事处和监察室经过联合调查后答复,从现有证据来看,申诉人的干部档案确系原甘肃省乡镇局丢失,因“无法”恢复,任其四处“反映”……但是,由于新成立的省工信委只是接受了原甘肃省乡镇局的部分职能,所以是否找到干部档案的处理结果都一样:自费参加社保走向社会!答复悍然挑衅国家政策,故而提出申

答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申诉人于1993年调入西北农工商报社1999年该报社撤并至《甘肃日报》社报业集团。1993629日新闻出版署[93]801号关于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第八条第6款和第九条第5款中明确规定“主办和主管单位承担出版单位停办后的资产清算、人员安置和其他善后工作2009619日,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等三单位正式撤并改组成甘肃省工信委,所以被申人理应继续履行合同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这就意味着,除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以及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他劳动者均应当建立劳动关系,并执行该法。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都采用要约、承诺方式。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人事处作为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一个功能实体,承担着根据党组决定选择、任命、管理干部的职责;根据甘肃省乡镇局所属《西北农工商报》社的请求建议,人事处对申请调动的申人进行外调考察,然后向甘肃省人事打报告审批。

19931025日,要约人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向受要约人武威地委组织部开具送达了(1993)甘乡镇商调人字第077号《干部商调函》,要求调动申诉人到所属的《西北农工商报》社工作。19931113日,受要约人武威地委组织部向要约人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开具送达了武地组字055号《干部介绍信》,表明受要约人完全接受,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申人顺利办完了调动手续,合同的订立过程结束,二者缔结了一份人事调动合约。《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撤并移交时没有申诉人干部档案编号的事实,甘肃省工信委组织人事处答复1993年“已将董洪档案寄回原单位”,这表明原甘肃省乡镇局早已自行毁约。要约人甘肃省乡镇局在仲裁委和两审法庭上都违心地否认与申人发生过人事关系,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2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无效。该法第86条规定: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法第97条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首先被申人要恢复申人行政干部的身份。国家干部是我国对国家工作人员的通用称呼,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凡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国家干部现指通过选举、任命、考试、聘任等方式担任国家公职、受国家委托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并领取报酬的人员。改革开放后,我国确定了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思路,提出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按新办法逐渐过渡的方针。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第077号《干部商调函》附注(1” 中明确规定调入人员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的国家干部。武威地委组织部的武地组字055号《干部介绍信》级别一栏中清楚的填着科员。甘肃省人事局干部调配处接收后又给申人开具了一张前往甘肃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报到的《干部调动介绍信》,其原职务一栏中也清楚的填着科员,申人的行政干部身份不容质疑。

其次被申人还要申请财政资金补发申人国家供养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1993101日正式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公务员享有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的权利。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施的是福利化分配方式,住房是全民的福利品。福利分房是指国家对居民收人在不具备以市场价格购买和租赁住房能力的情况下,在住房上给予低租金使用或优惠价格出售,作为补贴与救济的社会福利措施。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出台,决定自98121号后全面取消福利分房。该文件第二条第六款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住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所以98121号参加工作的人按月拿房帖,98年之前的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的可以享受一次性货币补贴。

参照以上国家政策法律之规定,为了公正、公平、合理的处理人事争议纠纷,稳定和谐社会的正常秩序,制止有法不依现象之蔓延,捍卫法律法规之尊严,维护民盟作家的基本生活权益,申人期盼用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为武器呼唤社会正义的力量,强烈请求有关领导同志依法予以公正裁定

                                                               

 敬    礼

人:董    

20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