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震荡,多少让人感觉,经济似乎是幸福的反义词,且不说美国现在风起云涌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即便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就引起了一片哀鸣,贫富分化、世界末日、道德堕落等等论断不绝于耳。然而,在金融危机之后,乔布斯凭借iphone/ipad等几款产品,将苹果带上了财富的巅峰,但无论在世界何处,穷人、富人都对其尊重有加,在其去世后,更是掀起全球的悼念狂潮,独家传记刚一面世,便打破了出版界的多项纪录。
所以,无论是首富比尔·盖茨,还是富可敌国的苹果公司,真正依靠技术和创新获得财富的人们,真正坚信“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并梦想成真的人们,无论大家身处何种环境,都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敌视和不满。相反,依靠投机取巧、放租寻租、掠夺他人财富的食利者,一直都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网上流传一则冷笑话,“猪有5元钱,打算建一个窝。王八是搞工程的,用100元向狼买地,花3元把猪窝盖好,向猪要价500元。鼠借给猪500,连本带利800元,分20年还清,猪要给鼠打工20年。狼、鼠、王八都挣了钱,只有猪亏,连小猪崽子也不敢生了。猪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大家没肉吃,于是——调控开始了”。这个故事或许多少说明了现在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将经济增长的压力放在最弱势的群体之上,其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肉吃。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希夫在《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之中,也通过荒岛渔夫从原始形态向现代社会的演变的过程,以寓言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经济从发展到崩溃的全过程。归根结底,大量人员从事金融和服务业,大量的财富和储备都放在了地产和金融之中,实体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小,每个人都是负债经营,稍有风险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的灾难。在《有钱人为何用长钱包》,税务师龟田润一郞却通过长钱包的比喻,来说明有钱人的储蓄、消费观念和投资理财一样重要,对于处在滞胀年代的我们来说,存折比股票更为靠谱,光有勤劳而没有把握好金钱的入口和出口,不仅难以致富,还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而每个人都面临的破产困境,就会演变成国家信用破产、货币贬值、社会无序的毁灭性灾难。
在希夫看来,在贪欲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急于“占有”,而忽略了幸福的真意,而凯恩斯主义打击储蓄、刺激消费的举措,则是饮鸩止渴,因为无节制、无意义的消费所带来的生产资料的消耗和重复建设、重复劳动,使得人们期待持续繁荣的愿望,给自身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在《幸福经济》中,麦吉本指出,正如一生会有生老病死、一年会有春夏秋冬一样,经济发展有起有落是自然规律,人们往往追求“更多”而不是“更好”,提倡效率而不是幸福,追求极端刺激和享受而不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化服务,才使得“天怒人怨”。
正如乔布斯所言,硅谷中他最欣赏的是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因为他是一个“懂用户的人”。在我看来,这个“懂用户”,其实就是满足每个人自由创造的愿望,提供每个人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在上面寻找知己、出售知识、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苹果的应用商店和Facebook在这一点上完全一致。经济学中一直有“术”和“心”两种类别,以往我们往往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认为我们缺的就是“术”,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术”而没有“心”,又何曾是真正的“王道”呢?
乔布斯与幸福经济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