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杰

先后担任和讯网文化部主编、当当网数字业务总监、走秀网高级运营总监,现为天猫商城营销专家。

换道破局,探路强国


  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需要在各个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做出探索和努力,对此,原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书中回顾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老兵,苗圩部长回顾了新能源汽车20余年发展历程、产业政策的出台过程与落实结果,总结了汽车企业竞争力升降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未来汽车产业的演进趋势和方向,希望以此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实现建设汽车强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他看来,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方向,它们分别代表换道竞赛“上半场”和“下半场”,而智能化“下半场&rd...

Read more

产业园区的中国式未来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不断创新的产业园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编著的《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采用数百张图表全方位解析产业园区,以可视化海量数据分析产业园区优势;《深圳:中国式未来》则以一个德国记者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深圳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也是产业集群扎堆的成功案例;《大变革时代中国经济的五大战略》则分别从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双碳”目标与经济转型、双循环与新发展战略、大城市群与新型城市化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需要聚焦的五个核心关键点。

  在《大变革时代中国经...

Read more

Z世代与数字原生


  随着“00后”进入职场,“Z世代”(95年到10年出身的一代人,美国习惯将15年作为一代人进行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Z经济”开始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国市场研究专家、代际动力学中心创始人贾森·多尔西在《Z经济》中,通过大量消费者群体研究,给出了企业家和领导者理解和拥抱Z世代的一本指南。用我们今天的话说,“00后”整顿职场,老板该如何应对。《数字原生:从数字转型到数字原生》则说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终点是数字原生,而这,则与“Z世代”的行为方式不谋而合...

Read more

追求精确的隐形冠军


  创新往往比追赶的难度要高,在于创新要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有极高的试错成本,而追赶则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在《超越追赶:中国创新之路》中,吴晓波教授对从追赶到超越追赶中的“二次创新”过程及动态升级的模式进行了深度的阐述。蔡昉教授在《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也说明了人口常态化地转入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阶段也必然转向另一种格局。创新、超越,以此全面形成高质量发展,或许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一书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教授, 也从18个热点议题出发,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探讨了国家和企业如何提高发展质量。

  在《超越追...

Read more

人工智能带动产业数字化


  刘琼编著的《ChatGPT:AI革命》和《连线》杂志记者凯德·梅茨所著的《深度学习革命:从历史到未来》,都展示了人工智能AI在数字时代的发展空间。有了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通过建立机器学习的模型,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很多人类的基础工作。《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增长》一书讲述了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而《数字经济: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之中,则描绘了数字技术对基建、产业、政府、社会和资产的影响,以及形成的数字中国蓝图。

  《ChatGPT:AI革命》一书中,刘琼等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在ChatGPT大火之后,产生了用ChatGPT来写一本关于Ch...

Read more

小镇产业与大国经济


  技术发明、制造业的发展所引发的工业革命,将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打造成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体系。《制造为王:发明、制造业、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一书,回顾了西门子、诺贝尔、阿克莱等发明家、产业家的个人命运及其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过程。站在当今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革命的新起点上,《大国经济学》《迈向产业强国: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政策》与《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等书,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中国乡镇企业在特色产业中的成功案例,以及通过建立产业链实现产业强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数字经济时代,更需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国情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

Read more

追求平等的创新发展


  经济增长是劳动者不断努力付出劳动的结果,而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会极大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明的抉择》中,华尔街金融分析师迈克尔·赫德森教授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正是依靠劳动分配财富,才打败了以往依靠地租和高利贷的食利主义,取得了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在其著作《事业还是家庭?》中,梳理了女性在职场上遭遇的各种不平等的根源,并据此给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在《文明的抉择》中,赫德森教授将关注点聚焦于工业资本主义和现代金融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现代金融体系中崛起的新食租群体...

Read more

数字下沉,深度变革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下沉,每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感受,是数字技术迭代的依据,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在《有数》和《未来城市》中,分别通过田野调查和专家建言的方式,描述了数字经济现有的应用过程,以及在未来城市中的可能的用用场景。而在《数字战略》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中,进一步描述了数字技术在企业、金融、政务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力量的深入变革。

  在《有数:普通人的数字生活纪实》一书中,数字原野工作室的前媒体人,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在大型互联网平台与县域乡村经济和普通人之间的联系,数字技术究竟给普通人带来了哪些便利,引发了哪些...

Read more

减少偏差,持久创新


  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的今天,如何持久创新、减少各种“噪声”带来的决策“偏差”,按照预定计划和目标不断努力奋斗,尤为重要。《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关注的是能源体系的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脱碳成本曲线显示,在达到 75% 脱碳后,曲线将进入“高成本脱碳”区间,而实现 90% 脱碳的年成本可能高达约 1.8 万亿美元。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的绿色公共投资计划是振兴各国经济以及更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提前达峰目标的根本对策。

...

Read more

进化中的老年经济


  商业资讯专家刘润在新作《进化的力量》中,提出了在疫情影响和全球化衰落之后,未来商业发展和企业增长上的预言。书中,他重提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从出口拉动到投资拉动再到消费拉动,从新模式到新渠道再到新品牌,从信息化到数据化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未来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来自于人的行为偏好的变化,也就是说,商业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对于企业来说,进化的力量就是面对变化,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的力量。

  在可见的未来三十年,老年化、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