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利差容忍度的影响因素


存贷利差容忍度是指商业银行得以持续经营贷款业务的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的下限水平。保本是商业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底线,贷款业务是高风险的金融业务,获取高风险报酬是商业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动力。

在高存款准备金率、限额控制贷款规模、强制购买央行票据的制度框架,以及单个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明显不等于存款总量,且贷款期限结构与存款期限结构显著不对称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都对存贷利差产生较大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款准备金的高低。它取决于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其存在使得存款只能支持一定比例的贷款,导致存款大于贷款,而中央银行付给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远远低于贷款利率。因此,存款准备金比率越高,商业银行实际存贷利差越小。二是贷款比重的大小。限额控制贷款规模的松紧取决于中央银行对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比值的要求,限额控制贷款规模的松紧政策变动,必然会相应引起贷款比重的升降,而贷款比重的升降往往会引致存贷利差的变动。三是持有央行票据数额的大小。它取决于中央银行实施强制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的政策力度。四是存款结构变动。由于不同期限存款之间的利率不同,尤其是活期与定期之间相差很大,存款结构的变动必将引起存款平均利率的变化,进而导致存贷利差发生升降运动。五是贷款结构变动。由于不同期限贷款之间法定基准利率不同,不同品种贷款之间、客户之间基准利率上浮的幅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因而贷款结构的变动必将引起贷款平均利率的变化,并导致存贷利差发生升降。六是结算备付金的高低。它由现金库存和央行往来户存款两部分组成,央行往来户存款比居民定期利率低得多,库存现金无利息收入却要支付居民存款利息,结算备付金的增减也会引起存贷利差的变动。在这6个方面的增减变化中,头3个方面是由中央银行的刚性政策决定的,商业银行无法控制;后3个方面的增减变化则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风险偏好。在构造存贷利差容忍度测量模型时要充分重视和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