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远比软弱外表更强大


  核心提示:如果希腊决定退出欧元区,欧盟将类似于一架高空中的飞机,丢掉一些载荷,飞机只会更安全和平稳。

  在应对金融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上,欧盟及其成员国所表现出来的软弱、犹豫迟缓一直为外界所批评。确实,欧盟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内的问题,世人都看得比较清楚。人们批评欧盟国家普遍放任“富人病”的恶化而不自疗:过度福利化、过度的财政刺激与滥发国债。世界金融危机打击之下,欧盟国家仍然没有迅速下重药治疗这些病症,希腊等国的政客们为执政之私携民意而弱化紧缩与改革,欧盟经济带病运行,主权债务危机一再恶化,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场长期震荡的导火线。

  欧盟解决危机之“软”,在救助希腊债务上表现得尤为“精彩”。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10月底达成一篮子救助希腊债务问题方案,让世界松了一口气,可是转瞬间希腊却又提出要举行全民公投,表决是否接受这方案。这情势世界金融市场怎不动荡。早已一夕三惊的世界股市又一轮大跌,10月中以来的涨幅基本被吞噬掉。这让浪漫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都感到惊讶,携女儿逛街的高兴劲一扫而空。

  可是我以为,人们也不要仅仅沉迷于对这些个显而易见的欧盟软蛋事实,只作表象直观的判断和批评。我们应当更为深入分析思考——为什么欧盟始终坚持那种“软弱无能”的方式来处理欧盟国家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欧盟远比软弱的外表更为强大。它对欧盟成员国问题的处理方式,其实是在坚持着一种欧盟从二战的废墟和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中得以构建起来、长期和平发展的重大价值。根本的是,那些重要的价值能否坚守,决定着欧盟今后的前途和成败。而主要不是依靠如希腊是否接受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来决定欧盟的前途成败。

  欧盟必须坚守的价值,是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式。欧盟的版图和欧盟的生活方式正是依靠它们才得以建立起来,欧盟国家也就是欧洲才得以享有二战后近七十年的和平发展、期间消弭了国家间剧烈冲突的潜在危机、并保持了发展的良好秩序,欧盟成员国渐渐成为地球的富人,乃至富得患上了“富人病”。

  欧盟的价值,对于研究世界地缘政治的学者而言,当是熟悉的,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仍然是陌生而遥远的。我们中国人谈谈这些欧盟构建过程发展起来的价值,对于开拓自己的视野,消弭一些单调的僵化思维,当有裨益。

  欧盟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把以国为壑的国家间主权挑战,转化为欧盟成员“共同应对挑战”。

  正是依靠对这一原则的认可,欧盟成员国在10月底达成了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希腊债务减记、加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银行资本重组这样复杂而涉及所有成员国的解决方案,已经超出了经济利益的认可范畴,很大成分是依赖成员国对“共同应对挑战”原则的认可。这在没有欧盟式的国家关系上,提出这种解决方案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项欧盟价值:始终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对共同责任的承担。

  这是欧盟政治家自豪而坚守的原则。这次欧盟成员国达成希腊债务解决方案的努力,人们看到的是经过马拉松式复杂谈判,最终产生的积极结果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对遵守这一原则的反面就是当年前南斯拉夫联盟分裂后的种族纷争,谈判不能进行的最终结果是战争的悲惨结局。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盟成员国,一直都认同谈判协商直至达成共识的价值,自律坚守这项原则。我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珍贵的绿色政治生态,是对传统国家关系动辄以经济封锁和以战争解决纷争的摒弃。

  再一项欧盟的价值是成员国在享受利益的同时,有承担义务的责任。

  这次希腊现政府对欧盟提出的债务解决方案,不是表态接受而是宣称付诸以全民公决,事实上表现了一种对义务承担的拒绝。但是违反这种利益与义务的承担原则,结果将不仅仅是希腊现总理帕潘德里欧受到其他欧盟成员国严厉批评,而是如果希腊拒绝在接受救治方案的同时承担紧缩财政的义务,终将被驱逐出欧元区。被逐出欧元区的希腊,仍然须承担国家债务的法定责任,却失去了欧盟的金融扶持和其他一直在享受的利益,希腊的前途将是长期灰暗的。

  我们当相信欧盟政治家必将继续坚守上述原则,有秩序的解决欧债问题。而希腊国内的政界,当有睿智政治家,愿意挺身而出挽救这一破坏原则的危局。为执政之私而破坏原则的希腊现总理帕潘德里欧,却很可能迅即被希腊政治群体所抛弃。

  对欧债危机引发希腊闹剧的纷扰,谈到这该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在这种危机四伏和集中窥见欧盟解决方式的时刻,我们回顾欧盟的发展历程,当能体会一些“历史的价值”:

  欧盟的建立,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把一个连绵数百年战火纷飞的欧洲,改变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和平大陆。

  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拿破仑的铁血征战、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德战争和其他欧洲国家间的战争,这些以战火刀戟为标志的国家与民族间剧烈冲突,曾经贯穿了整个欧洲历史。对此欧洲人进行了不懈的社会实践,寻找一条国家间持久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熟知维克多•雨果是著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文豪。而欧洲政治家和思想家至今经常强调的是:雨果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欧洲和平发展的思想者、更是欧洲合众国信念的提出者。

  雨果在1849年当选为在巴黎召开的和平大会主席时,发表了洋溢着人道主义光辉与欧洲和平发展信念的开幕词。他提出:“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德国,你们所有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在保持与众不同的优点和精彩特色的情况下,将在一个更高的统一中紧密结合起来,你们将建立欧洲的兄弟关系……不再有战场,有的只是在通商中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思想,这一天将会到来。炮弹将会被投票取代,将出现人民的普选,至上的参议院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仲裁,这样的一天将会到来”。

  在那个时代,欧洲出现了一批雨果们。

  圣•西门倡导欧洲在工业上团结一致,提倡建立欧洲议会。吉佐通过《欧洲文明通史》的撰写,论证了一个共同文明的存在和国家相融的可能。奥古斯都•孔德宣扬欧洲货币。托克维尔通过巨著《论美国的民主》揭示了欧洲发展的趋势:“在社会的阶梯上,贵族阶层在下降,平民阶层在上升”,公民社会“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势所必至,天意使然!”

  “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势所必至,天意使然!”

  “将出现人民的普选,至上的参议院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仲裁”

  “不再有战场,有的只是在通商中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思想”。

  我们中国人民不要忘记,我们自己也有实现这种理想的愿望和努力,这路程却分外艰辛而仍在跋涉。辛亥革命走得是碧血黄花。孙中山、梁启超、宋教仁和仁人志士们事业未竟。

  但是在欧洲,雨果们的信念在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在睿智的欧洲各国政治家的合作下,逐步变成了现实的欧洲社会实践,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了成功。

  1950年,当时的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构想,“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局外人的想象中会认为这只是一项经济合作。但舒曼构想的奥妙在于,煤和钢铁是国家级的战略资源,如果欧洲主要国家能够把这种战略资源统一交给一个大家庭去管理,共享经济利益,那么历史上国家间发生多次战争的条件和诱因都将被削弱。就是说,将首先在战略资源的运用上,消除产生希特勒式强权掠夺的国家环境。

  舒曼计划得到了欧洲多国的赞成,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煤钢共同体成立后,大大加强了欧洲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也产生了超出预期的经济效益。欧洲国家感到这种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国家联合方式,比过去仅依靠强调自己国家利益的方式,更有和平发展的空间和具有广大地理资源的潜在力量。

  随后几十年发生的一切,就是欧洲国家实现了把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进而扩展到政治领域,上世纪60年代成立欧共体,90年代成立欧盟,2002年欧元取代欧洲12国的货币。欧盟现在是涵盖27国、人口将近5亿的超国家经济政治实体联盟。

  成立后的欧盟,欧盟区内国家与国家的传统边界已基本削弱,区域内的货物贸易,人员进出没有任何限制。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统一的铁路网。超过90%的经济活动是遵循欧盟的统一的商业规则。

  欧盟成立后其经济总体上是快速发展的。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GDP由1997年的1.9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22万美元。而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巨人。

  由此欧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力量之一。

  欧洲政治家在表述欧盟的成就的基本看法是:广泛的社会保障、高工资、公民社会的平等及其所释放的大众消费,改正了传统资本主义的弱点,使人民过上了日益丰富的和平生活。

  欧盟的缔造者们在谈到目前欧盟的问题时,他们承认“欧盟建立的几十年来,我们还没有协调好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关系”。由此“欧罗巴正在建设中,有时它会减缓脚步喘息,然而欧罗巴的进程是不会停止的,也不可能停止”。

  如果今天希腊自己决定退出欧元区,欧盟的状态将类似于一架高空中的飞机,丢掉一些载荷,飞机的航行只会更安全和平稳。

  我们也能看到,对欧盟感到乐观的是欧盟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悲观的往往是那些局外人和只看今天欧盟困难的评论者。对于哪些因应和平发展的信念能够成功缔造了欧盟这种人类社会和平治理模式的人们,我相信他们的睿智足以挽救危机继续前进。我相信欧盟不会解体,欧元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