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本上一句常见的废话


 政策文本上一句常见的废话

10/30/2011

今天在修改我的研究生写的论文时看到的一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我过去与现在认识完全不一致的话题。从小到大,我们的教科书和政策文本里,总有这么一句话,也就是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物质生产,解释为什么我们当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和要求时,总是提到: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今天发现这句话是永远不会错的“真理”,但也简直就是一句废话。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多年我居然都不曾怀疑过。

人类世界有两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其一,资源是有限的,过去不曾丰富过,未来也不大可能物质极大丰富,因此,竞争、争夺是必然的,套用本山大哥和小沈阳小弟的话就是:必须的;其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也就是人们的物质文化追求总是“日益增长”的。如此,我们的社会生产或社会生产力永远也不可能与人们的“物质文化追求”相匹配。关键的问题是,既然永远都不匹配或者说永远存在矛盾,我们为何会强调“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呢?其实,这是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借口。

原因在于,人类有理性、有思想、有正义感和是非观念——这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质特征,既然物质不大可能极大丰富(物质极大丰富意味着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得到充充足足的满足,据说人类文明至少有五千年历史了,可直至如今,这依然是美丽的幻想),既然生产力总是有限,那么,从公正或者说公平、正义的角度上看,避免弱肉强食的掠夺或争夺,最好的办法是:好好配置好现有的、能够得到的资源,协调好利益(不管采取什么“科学方法”)。如此也意味着,就人类生存的本质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配置好资源、分配好蛋糕,而不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物质、资源(其实,得到更多的资源不用去强调也自会有人去做,因为人本身就是贪婪的,包括饮鸩止渴般地去做,包括踩着别人的肩膀去做,包括昧着良心去做);或者说,获取资源、物质是次重要的,而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先进”时有“先进”的分法,“落后”时有“落后”的分法;推而广之,5000年前生产力很落后、物质极其贫乏时有其恰当的分法,500年前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质相对贫乏时有其相对的分法,当前生产力一定、物质相对丰富时有其一定的分法,而未来500年、5000年后生产力“更先进”、物质“更丰富”时也自有“更先进”的分法,关键是“分”和“如何分”。强调生产力落后而不思虑好好的分,是既得利益者愚民式的借口。

其实,所谓的生产力发展是无止境的(人求索自然全部奥秘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人的欲望和追求也是无止境的,且生产力总是落后于人的欲望和追求,如此,何必费尽心思去强调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不是废话吗?

不过,人类未来如何“生产力更先进”、“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分配”,我抱强烈怀疑的态度。

教科书上一句常见的废话 - 柏树林里的孤鹜 - 从软弱而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