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放弃公投,将人民置于何种地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希腊总理已放弃他提出的就该国欧元区成员地位举行公投的计划,转而关注他如何赢得议会的信心投票。欧洲各国领导人和全球金融市场对这一戏剧性的大转变表示欢迎。(11月4日新华网)

  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德国和法国的反应最为激烈。因为一旦公投未获通过,不但希腊将继续在债务危机泥潭中挣扎,而且欧盟此前为维护欧元区稳定和安全做出的种种努力也将付之东流。默克尔和萨科齐2日同帕潘德里欧磋商后明确表示,除非希腊接受财政紧缩计划,否则欧盟不会向其提供任何援助。希腊如果一定要举行全民公投,唯一的议题应该是希腊是否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内,而不是欧盟对其的救助方案。

  借钱度日,还要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这是公众无奈的忧愁,毕竟这种岁月还不知何时到头。因为希腊,除了旅游观光,什么也没有。在希腊国内,反政府的声音再度高涨。主要反对党新民主党领导人萨马拉斯要求帕潘德里欧下台,组建一个全体内阁成员都由总统任命的“联合过渡政府”,并提议由前希腊央行行长帕帕季莫斯出任过渡总理,为提前大选铺平道路。就连原本支持帕潘德里欧公投提议的执政联盟内部也出现裂痕。以副总理兼财长韦尼泽洛斯为首的多名内阁部长和执政联盟议员如今公开反对公投,呼吁组建包括反对党在内的联合政府,以便尽快批准欧盟新一轮的救助方案。

  在内忧外困之下,帕潘德里欧不得不让步。11月3日,引起全球恐慌情绪的希腊公投风波突然出现戏剧性的转折。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3日当晚宣布,如果能和反对党就欧盟的救助方案达成共识,政府将放弃举行全民公投的计划。不过,笔者要问的是希腊放弃公投,将希腊国民置于何种地位?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全体民众的选择,“民主”,决不是只在口头上、法律上承认国民的主人翁地位,而是要在事实上让国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孙中山曾说:“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将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又说:“中国自革命以后,成立民权政体,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换句话说,就是人民来做皇帝。” 又说,国家之所以成立,建筑于“国民的合成心力”,凡共和立宪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

  近代西方国家规定了人民的选举权利,但是,又常常实行一种“有限制的选举权”,例如,有性别、教育、财产、居住时间的限制等;又如,规定人民只能选举议员和部分地方官吏,而总统和上议院议员则采取间接选举制度等。还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就指出:美利坚、法兰西,固然是“共和之先进国”,但是,“两国之政治,操之大资本家之手”。又说:“英美立宪,富人享之,贫者无与焉。”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共和苏联顾问的帮助,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希腊人民的未来应该由希腊人民来决策,一些政客以希腊全国人民的命运为政治突破口是希腊的耻辱,也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耻辱(尽管放弃公投,好似在为本国经济发展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