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中国员工的难以管理


原创:杨柳

 

今天中午和家人外出到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吃饭,购物中心的一楼有家家乐福超市,我顺便进去买了点东西。

我去的比较早,由于是非高峰时间,买完结账时收银台旁的排队队伍并不长,很安静,一会就轮到了我。收银员扫完价钱,我正装袋的时候,忽然听到有很大声的小孩哭声,这个哭声似乎肆无忌惮,由于声音过于歇斯底里,听起来令人烦躁。

我正纳闷是谁家的小孩,大人怎么也不管管,回头发现正是在我后面排队的一家三口。如此大的哭声来自一个小女孩,大概67岁的样子(已不是不能自控的婴童)。不知何故,小女孩哭的很歇斯底里。但令我更吃惊的是,她父母的态度。

小女孩一旁推着购物车站着的应该是小女孩的妈妈,见到女儿哭的这么伤心,这位妈妈讨好的对小女孩说,“别哭了”,小女孩不听,继续哭。这位妈妈接着说,“来,打妈妈”。话音刚落,小女孩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扇到她母亲的脸上,虽然她的这一巴掌力量不算大,却也不是那种开玩笑的扇,是实打实的扇。更奇怪的是,这位母亲,在挨了女儿一巴掌后依然笑咪咪的,继续讨好的对小女孩说,“别哭了”。小女孩仍旧不依不饶,继续哭,她妈妈接着说,“再打妈妈”,看她的神情说这话时似乎理所当然,小女孩便接着挥拳打她妈妈的身体,打了四五下。可小女孩仍然边打边哭,可笑的是,这位妈妈接着挽起了自己羽绒服的下摆,翘起屁股,继续对女儿说:“来,打妈妈屁股”。小女孩继续毫不犹豫的挥拳朝她妈的屁股重打了好几拳。此时一旁一直呵呵笑着的父亲,才开始说话,“好了,算了,打了妈妈了,不哭了”,终于,小女孩停止了继续哭闹。整个过程看得我十分惊讶,父母居然这样教育孩子。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从小女孩的成长来说:

1)小女孩如此不能吃亏,长大了在企业里,一定也是不能吃半点亏的人。俗语说的好,不能吃亏的人,往往吃大亏。

2)小女孩的个性非常不健全,那些在校生年纪轻轻跳楼的,多属于此类个性不健全的,没有什么承受力,遇到点挫折就受不了,似乎世界末日都要到了。岂知人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3)公共场合如此旁若无人的大声哭闹,说明这个小女孩缺乏家教,长大了也一定不是位淑女。她的职业发展、她的个人婚姻,由于她并不高的综合素质,便也好不到哪里去。

 

2、从这对父母来看: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此话不假,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的。但爱是什么呢?爱仅仅是纵容吗?溺爱长大的孩子,打父母,用刀将父母砍死的案例还少了吗?如此,你们含辛茹苦养大孩子是为了什么呢?

 

3、从企业管理员工的角度来说:

中国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培养的都是考试机器,老百姓大多没有信仰,天不怕地不怕,视为“牛”也。于是到了企业,无视企业的制度,做事情全凭高兴,职业化程度极其低。

 

昨天有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与我探讨,他们厂的工人打架,怎么办?开除还是不开除?不开除?打架屡禁不止;开除?工人都招不到,这些工人是熟练工人,开除了没人干活。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公司有相应的制度,就毫不犹豫的开除。我们今天不在此讨论打架开除不开除的问题,我们今天说的是,一个自然人,进了工厂,成为一名员工,他的身份角色就发生了转换,成为了组织人、企业人。动不动就打架?只能说明他个人的职业素质很低,更说明了企业的素质也很低,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系统。

 

为什么中国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到了企业后那么难管?他们有起码的规则意识吗?他们敬畏制度吗?他们会自我反省吗?还是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小女孩那样,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依不饶,都是别人的错,我没有错!

在中国做企业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中国员工的职业素质相对工业文明浸染的西方发达国家员工的职业素质着实差距很大。中国也缺乏职业的经理人和职业的老板。每个阶层都有差距,整个加起来,差距就很大了。

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得意识到并着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