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公布1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CPI、PPI分别同比上涨4.2%和2.7%,双双创下年内新低,分别较十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CPI和PPI下降是好事,说明我国的通胀水平在下降,政府宏观调控的空间在扩大。然而让我们意外的事,下降得太快了,幅度太大了。加上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已经低于50这个经济牛熊分界线,且从11月30日至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八个交易日触及跌停,这令我们担心,中国经济是不是真的出现问题了,会不会导致经济一落千丈?
在股市表现上,中国A股最近好像对于一些利好挺不感冒。在11月30日六国央行联合救市,全球股市一片大涨和我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外界宣传的所谓重大利好的情况下,A股虽然也大涨53点,但依然未能收复前一日所失阵地,最后收一条长上影线的小阴线,显示多方力量依然不够强大,走势还将迷茫,接下来几天的表现也是震荡下跌。在昨天经济数据出来之后,A股依然延续低位震荡徘徊态势,最终收盘跌了14点。
股市表现如此不尽人意,但仔细分析,却也在情理之中。其实六国央行的联合救市只不过是短期缓解金融市场资金借贷成本,提高短期流动性,对于解决目前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问题,长期来讲,作用并不大。而我国央行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只是为了对冲近期外汇占款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减少而造成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即使不是这样,历史也证明,单次的提高或者降低存准率和利息对于股票市场影响并不大,只有多次的调整产生的累积效应才会对股市造成趋势性影响。
另外,对于昨天发布的经济数据似乎多数专家都表示了乐观态度,因为通胀降低了,政策可操作空间加大了,未来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这对股市是一大利好。然而昨天的股票市场走势却令人沮丧——没升反跌。我想说,由于之前的PMI指数跌破50、人民币连续触及跌停板、CPI、PPI下降过快,已经扭转了投资者的预期,使得通胀水平下降带来的存准率和利率下降对于股市的利好被经济下滑这样的担忧预期所替代,而经济因素才是股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目前投资者依然处于观望状态,昨天A股的成交量依然低迷。
那么,中国经济真的出现问题了吗?中国经济会否出现硬着陆呢?我们的日子是不是会变得难过呢?
首先,由于我们的PMI指数已经跌破50,且下滑过快,环比10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且之前汇丰银行公布的中国PMI初值为48 (鉴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笔者更相信汇丰数据的准确性),加上昨天公布的CPI、PPI数据下降过快,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经济确实已经放缓了,之前近乎苛刻的严厉的紧缩政策导致的负面效应正在慢慢显现。其实在4月份笔者已发表的文章《从一季报中看到的担忧》中,已经表达出对于对经济下滑至少滞涨的担忧。
第二,这几天连续的人民币触及跌停也使人对于经济转向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其实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重此轻彼。大家要知道,不是人民币连续跌停,而是盘中触及跌停而已。所谓触及跌停,是指盘中触及交易区间下限,并非连续收盘跌停。而从其间来看,其实人民币仍在升值。退一步讲,即使真是跌停,由于人民币每天的涨跌幅限制为千分之五,所以下跌幅度也不会很大。不过对于外汇占款的减少,有可能是外汇流入减少或者流出增多,或者两者的综合。一方面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等经济不景气,他们需要大量资金回流,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经济也处放缓之中,这也可能也会使某些外国投资者改变中国经济预期,将资本撤离中国,而中国企业创汇能力的下降也导致了外汇流入的减少。
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经济的放缓除了是之前过于严厉的紧缩政策累积效应出现后带来的负面作用之外,另一方面也是中央政府的有意之为。因为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经认识到原先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经济转型,调整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辆马车的比重,使中国经济更注重内生增长,减少外部依赖。然而经济的转型绝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且由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两者之中,政府更倾向于在社会稳定中寻求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经济不会大幅下降,经济不会硬着陆,但经济转型也会比正常的要稍微缓慢一些。所以笔者估计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中国GDP增长可能更多的是维持在8%左右浮动,但真正转型成功估计会比这个时间更长。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们的经济不会比以前好,但也不会很差,我们的日子依旧是美好的,未来依旧是乐观的。
ps:对于股市,短期来讲,本人估计表现一般;从长期来说,根据经济决定论,未来一年内应该也表现一般。但实际上是否一定这样,我想没有人能够保证。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本人建议顺势而为,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废话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当股票价格未上涨超过10%时,不要轻易介入;当未下跌超过10%时,不要轻易抛出,长期而往,收益应该会不错。
由经济数据所引发的思考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