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使他们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农村中小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强化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发挥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全县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区(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区(县)范围内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还要加强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这样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