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


早点

一早,齐红带我去小区内吃早点,感觉有点好。

这个早点自称“居家养老”,所以与通常的早点店不同,这个早点店直接布置在小区的核心,让小区的老人们能够少走不少的路;一进门,几个干练的服务员“大叔”、“阿姨”叫个不停,特别的服务员根据老人的饭量盛多盛少有所区别,大家感到了一种理解而不是“看菜下饭”,证明他们确实与老人们成了家人一般;几乎全明的操作间,利利落落、干干净净,油饼看起来非常透亮,吃起来让人放心。

这个早点店,除了早餐对社会公众开放外,中餐和晚餐只对老人开放,这对于儿女长期在外忙碌的空巢老人来讲意义重大。

吃完早点,出来的时候服务员一边与大家道别,一边提醒走步道要小心,旁边有冰等,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觉到了丝丝暖意。

差异化

不断调控的房地产,给了业界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大家开动了脑筋。严重同质化的产品少人问津,大家纷纷投入精力研究各种各样的产品,其中养老是2011年中非常热的一个热点。

从硬件来讲,养老地产给大家提供一个舒心、安逸、恬静的住处和休闲的场所绝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在精神上给予关心。孩子探老人和老人探孩子的问题,解决起来让人头疼,三十年改革开放让老人吃喝穿都不发愁,他们更需要情感方面的关心。很多老人并不关心孩子们回来是否带东西,只要回来看看就知足了。

养老地产,如果仍然定位在地产上,就难于找到突破点。

解放思想

又到年底,不少行业面临考验,房地产企业当然也在其中。

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有人悲观,讲随着这些年的过度开发、再加上人口红利转入了人口负债,房地产渐入夕阳;也有人乐观,讲随着中国城市化仍然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仍然大有可为。

大多数行业都是随着经济周期而不断波动的,在波谷的时候更需要解放僵化的思想,这才是过关的关键。

我们小区的居家养老,用社会化养老的模式解决了部分问题,给了我不少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