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程序下一个出口:定位群组


  如果你是一个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员,并且还把目光盯在为个体用户开发应用,那你就太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了。如今,网络已经从个性化推荐时代向“网络相关性”转移了(参见本网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28012),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产品与群组喜好相关性上来。所以,在移动时代,移动应用程序也在顺应趋势,抓住“相关性”一族,将战略眼光从专为个体开发转入为某一相关群组开发应用程序,比如:签到群组,团购群组,恋爱群组等等。

  科技博客主达雷尔·埃瑟林顿(Darrell Etherington)也分析了这一趋势,他研究了群组从大众向小众的细分演变,从外扩到内聚的过程。这一趋势已向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市场下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其中一个最具典型的例子就是Groupon,它通过把大众价值聚合在一起而将公共意识极速提升。大量的团购网站也一溜烟儿的开始跟踪效仿,不过,群组趋势不仅仅限于零售领域。Groupon虽生于网络,但随即就在iOS和Android系统上有了移动应用程序。

  再比如Path网站,它开创了在私密联系人圈子里小众(一般是一个最多50人的群组)分享照片的局面,它的举动一时间引起了轰动。Groupon将小团体视作一个派系,这个圈子可向外扩展,团体成员主要依靠识别出一项好的交易来行动,这对团体成员来说非常有用。但是,Path有一点改变,它其中的圈子很排外,更加强调群组成员的感受。这使得Path成功得到了可观数目的资金,也聚拢了大量的群组。

  随后,群组的概念扩展到其他领域,并且与那些热门移动趋势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潜在的市场细分。Convore是一个提供即时消息功能的小组讨论平台,你可以随时选择加入你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讨论,或者创建你自己的话题(有点类似微博中的微群)。因其让群组交流变得非常简单方便而受到很多关注。目前,它已开发了本土iPhone和Android程序。

  埃瑟林顿说,如果Convore没有如此迅速的跨入移动平台,它可能会发现没有多少生存空间。再比如,iOS平台上一个基于位置的群组聊天程序Yobongo,它越来越受到媒体和移动设备用户的关注,因为它基于团体用户的物理位置而增加了独特的元素。与Yobongo类似的程序有HurricaneParty,还有其他的一些程序,它们根据用户实际购物的位置而进行群组折扣优惠。

  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你也会越来越发现细分群组的带来的市场效益。不说别的,单看Facebook最近对群聊程序Beluga的收购行为就可以看出移动应用程序向“群组定位”的转移趋势。随后,RIM公司似乎也要将“黑莓信使”(BlackBerry Messenger)软件扩展到其他平台。

  “群组”或者说“团体”一词目前已经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人们也在追问社交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下一个拐点在哪里。随着网络“相关性”时代的到来(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28012),网络群组化现象也慢慢初现。对应用程序制造商来说,吸引用户群组而非个体也变得极具意义。

  基于群组的应用程序很可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这要比单个个体能吸引的人数多的多。如果应用程序能够分批的吸引用户的话,他们可以更好的评估社会矩阵,可以制造出更多相关的个性化推荐,更多成功的广告和市场活动。

  同时,用户也可从中受益,因为应用程序要保持其“有用性”,就会不断推出让用户受益的举动,这样也会减少应用程序在被使用或下载一次后被用户抛弃的问题(参见本网先前文章“移动应用程序如何长期黏住用户?”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21506)。

  随着这一大趋势的到来,移动程序开发者或者用户,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