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李锦记家族走过的123年、传承四代的历程,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成员间曾发生股权纠纷,甚至闹上法庭,令家庭分裂、亲情不再、企业负资产经营,这一沉痛的教训最终让家族真正领悟了“家和万事兴”的意义。
教训促使我们思考。纵观国内外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但凡成功的家族企业一般要经过3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基本上是创业者放手拼搏的阶段;到了第二代,企业发展多以兄弟姐妹合作与团队精神为主导;第三代及以后,则需要完善的系统来维系整个家族的和睦及企业的顺利发展。
我国当今的家族企业,经过第一代的艰苦创业,家族和企业大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何避免家族发展到第二、第三阶段出现不和甚至破裂,危及企业发展,是摆在无数家族企业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为避免重蹈覆辙,让李锦记家族持续发展,本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治未病”的理念,我们把“思利及人”作为李锦记家族的核心价值观,让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学会用“直升机思维”,即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把家族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主动接受“我们大于我”的思想。9年前成立的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就为此制定了“家族宪法”,以决定家族重大事项,引领李锦记百年的传统家族走上了现代家族治理传承的道路。
近年来,笔者在与不少家族企业创业者沟通的时候,经常会讨论到“家族”与“企业”哪一个应该摆在首位的问题。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特点,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合适”或“不合适”。我的体会是,“家族”涵盖了大家庭里的方方面面,而“企业”只是家族的一部分。如果把企业放在首位,不利于实现“家和”的大目标。把重视家族的治理置于企业管治之前,是更有前瞻性的观念,有了治理好的家族,才能治理好企业。
当前,不少家族企业主不敢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是家族企业;社会上部分人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任人唯亲、管理落后等弊端,看成是家族企业固有的特征;还有人把家族企业的新一代涂上灰色,称之为“富二代”;不少家族企业面临着如何交班、怎样接班,老一代不敢交班、新一代不愿意接班等问题;许多家族企业在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家族式管理转变时举步维艰。近年来,港台多个老牌家族企业爆出家族内部财产纷争、股权争夺、对簿公堂的事件,更是为广大家族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今的家族企业,大部分已近而立之年,当年创业的第一代人,多迈入退休的门槛,大批家族企业陷入传承的困境,这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家族企业,也是整个私营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家族企业缺乏宏观的全局的把握,既缺乏数据,更缺乏系统的调查,基本上只能通过“私营经济”的大致情况推断其发展状况。这使得决策者、企业界和学术界难以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特殊问题获得更为精确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未来的5年至10年,如何实现顺利传承与发展,将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
应高度关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