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阳辐射激发更多电子流动


  这一方法的核心是一种所谓的量子点接触(QPC)。这是一条狭窄的导电通道,属于半导体电路。科学家们创造了一个70纳米窄的通道,宽度相当于半导体中电子的波长。关键是,一次只有一个电子能恰好穿过通道,这就可能以极高的精度测量电流。这种方法用于光电生成的电子,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在实验设置中,不是太阳光,而是激光光束,使电子进入激发状态。随后,对这些电子的分析,是采用量子点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第一次表明,光电生成的电子可流动几微米,之后才与水晶原子碰撞。他们还表示,电路的几何形态会强烈影响电子的路径。电子甚至会“撞来撞去总在角落”,会从电路边缘弹跳回来,很像弹台球桌上的球。

  一些洞察和分析的条件现在具备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新技术,这也涉及到一系列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开发电子元件,比如光电探测器、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而可开发的其它组件,可以利用电子磁性自旋来加工信息。

  除了Holleitner教授的团队之外,和科学家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与教授姚葛•考瑟斯(Joerg Kotthaus),他是慕尼黑路的维克-马克西米连大学的,奥格斯堡大学的彼得•海恩吉(Peter Haenggi)也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些研究的基金来自慕尼黑优秀纳米系统系列规划、德国联邦教育部和研究部,以及德国研究技术部。